本报讯(记者 林瑶 通讯员 邬佩怡)财产处置变现是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重要内容,关系到胜诉当事人权益的兑现,也对被执行人财产权益有着重大影响。3月18日,丰台法院围绕提高财产处置质效,更好更快兑现群众胜诉权益召开“月说新案”新闻发布会,公布全市首起碳排放配额强制执行案。
1万余吨碳排放配额当场成交
“10分钟都不到,1万余吨全部卖出去了!”回想起碳排放配额交易那天的情况,被执行人北京某公司代理人李女士依然兴奋不已,“没想到这么顺利就成交了,成交价还远远超过心理预期。感谢法院帮助我们积极变现财产,早日把拖欠员工们的工资还清。”
作为首例碳排放配额变现案,该案中,丰台法院通过强制执行程序对被执行人北京某公司持有的碳排放配额进行变现,现场成交碳排放配额1万余吨,成交价款共计100余万元。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到场指导并见证执行过程。
2023年,北京某公司因经营不善,拖欠职工工资迟迟未能给付,员工们纷纷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该公司给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自2023年6月起,300余名涉案员工陆续向丰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过程中,丰台法院依法处置被执行人北京某公司名下方便执行的动产和其他财产,但执行所得款项不足以清偿全部申请执行的金额。就在一筹莫展时,该案承办法官罗琛了解到该公司持有一定数量的碳排放配额。
“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国于2021年7月实现碳排放配额现货市场统一交易,这说明碳排放配额作为企业的资产,具有一定的财产权利属性,依法可以作为可供执行的财产。”罗琛说。
在传统财产执行方式难以完全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法院创新性地将目光投向了该公司在北京市碳排放管理系统注册登记账户内的碳排放配额。交易当天,在丰台法院监督及市生态环境局的见证下,北京某公司现场将其持有的碳排放配额在北京市碳排放权电子交易平台公开挂牌。最终,1万余吨碳排放配额全部挂牌成交。
“碳排放配额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依法可以作为其可供执行的财产。该案既充分考虑了环境效益优先,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又有效维护了碳市场交易秩序,以高质量执行工作充分激发碳市场机制作用,实现财产价值最大化,构建多方多赢局面。”丰台法院执行局法官张玉明说。
在本次执行中丰台法院积极探索新类型财产处置方式,规范化精细化采取执行措施,将“规范执行”和“智慧执行”贯穿始终,在推进案结事了的同时,也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法治实践智慧。
财产处置平均用时同比提速66%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一组组翔实的数据、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交出了丰台法院的亮眼成绩单。2024年,丰台法院共处置各类财产1473件,成交451件,成交额12.4亿元,上拍率、成交率、成交金额分别同比增加7.49%、18.89%、5.15%。成功处置全市首例碳排放配额变现案,为300余名劳动者追回劳动报酬129万余元,成功拍卖某医院股权为劳动者追回工资款2400余万元,2周完成56辆京牌车的过户、交付工作,26天拍卖300余箱白酒,财产处置平均用时同比提速66%,推动全院执行案件平均结案时长同比缩短5.67%。
执行工作作为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财产处置周期长、变现难等问题不仅是困扰群众的痛点,也是制约执行工作的堵点。“为切实解决执行难的问题,在深入调研近年来财产处置情况,全面分析财产处置类型、增长态势的基础上,我们成立专门的财产处置团队,实现案涉财产统一管理、集中处置,最大化将群众胜诉权益兑现成‘真金白银’。”丰台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常萌介绍,“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详细绘制财产处置流程节点一览表,将处置过程划分为调查、作价、送达等18个重要节点,明确各节点启动条件、时限、工作标准、责任人、职责权限等,实现财产处置全流程可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财产处置质效。与此同时,建立‘三查、八对’工作机制,集中对标的物进行拍卖前甄别审查,确保上拍信息真实、完整、准确,促推财产及时成交变现。”
“法院执行工作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最具体的环节。下一步,丰台法院将继续秉持‘如我在执’的理念办好每一起民生案件,持之以恒推进规范公开透明执行,用更有力度、温度和精度的举措推动执行质效提升,以高质量执行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丰台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新闻发言人王红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