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东高地街道在辖区内广泛招募志愿者,万源东里社区一马当先,依托原有的“绿色积分志愿者”队伍,以党员、楼门栋长为先锋,从热心环保的居民志愿者队伍中发展50名热心垃圾分类的骨干力量,“专职”开展垃圾分类引导工作。
垃圾分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万源东里社区已经找到了适合本社区的工作方法。社区党委副书记李慧玲介绍:“我们选定了社区的第一网格作为试点,将垃圾分类引导员的力量都集中在该网格里的10组垃圾桶站,通过劝导、示范的方式引导居民从源头减量,正确投放垃圾。”万源东里社区在第一网格的每组垃圾桶站都安排4名引导员值守,每天早上7至9点,晚上6至8点轮流“守桶”,并且不定时喷洒杀虫剂、消毒液,维持垃圾桶站周边的清洁卫生。“通过在第一网格所积累的经验,再加上志愿者队伍的不断扩充,我们会逐步在社区内44组垃圾桶站都设立垃圾分类引导员,实现社区全覆盖。”李慧玲说。
另外,街道将垃圾分类工作与爱国卫生运动有机结合,多管齐下,指导各社区完善硬件设施,协同物业、垃圾分类专业公司,在社区内找点位、测距离,科学合理地设立两桶一站专业分类垃圾桶架。在招募志愿者引导员的同时,东高地街道在辖区内安装了130多个智能“引导员”,只要有居民靠近垃圾桶站,这个方形小喇叭就会提示大家正确投放垃圾。
为推动垃圾分类知识更有趣也更深入地走进千家万户,东高地街道通过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定期开展社区环境清洁日,组织在职党员、楼门栋长、居民志愿者、社区新闻发声人等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对社区公共区域的垃圾进行捡拾并分类投放。目前,面向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先后开展垃圾分类宣讲近20场,线上线下知识问答10余次,派发分类垃圾桶超1300个,辖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大幅提升。
下一步,东高地街道将招募更多垃圾分类引导员,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以个人带小家,以小家带社区,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把垃圾分类做细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