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稻田飘香、岁稔年丰,成片待收获的水稻描绘了一幅生动画卷。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这一周也是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丰台区现代农业发展论坛成功举办,现场对北京优质粳稻育繁种基地首个品种粳稻“天隆优717”进行收获测产,该品种水稻旱作亩产达到1154斤,品种育繁取得成功。
据悉,今年丰台区牢牢攥紧种子这一农业“芯片”,加快智慧农业发展,让丰台农村步入高质量倍增发展“快车道”。依托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从多年来种业大会展示示范品种中精心筛选出9万余株特色作物品种种苗进行种植。助力首届新发地种子·种苗嘉年华,为北京全力打造“种业之都”贡献丰台力量。推动北京优质稻全产业链发展,打造丰台-扎赉特旗“三品一标”水稻全产业链跨区域合作示范样板。与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打造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稻育繁种基地,7月8日正式成立。云岗街道张家坟智慧农业园区现已完成24栋设施改造,为农业设施配备环境智能控制、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等设备,所有生产环节实现智能化数字化管理。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和支撑。未来,丰台区将聚焦粮食安全,持续加强耕地的保护利用,2024年启动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数字化技术体系建设,打造北京市首个基于数字技术的蔬菜品种试验展示基地,以张家坟智慧农业园区为标杆,建设更多智慧农业应用场景。
深耕“土特产” 稻花香里说“丰”年
“今年的稻田一共有130亩,于6月投放1500斤稻田蟹和2000斤稻田鱼。”在佃起村插秧节现场,金岗盛兴度假庄园负责人梁立柱介绍道。今年9月23日,中国农民丰收节北京市主会场开幕式也在此处举办。
佃起盛兴度假庄园位于京西王佐镇佃起村,是丰台区农业农村局致力打造的北京市休闲农业三星级园区。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今年,我区创建市级休闲农业星级园区和美丽休闲乡村4个,截至三季度,休闲农业接待150万人次,同比增长23.4%;收入1.38亿元,同比增长44.9%。”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土特产”三个字,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丰台区充分利用本地原有资源禀赋,突出地域特色与当地元素,聚焦产业集群,写好新时代“土特产”文章。
今年丰台区出台农村地区高质量倍增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创新开展倍增发展发布活动,在打造特色农业、合作发展、创新协同中实现农村地区高质量倍增追赶。首次举办优质集体产业空间推介会,发布北京丽泽16号等9个优质集体产业空间,项目总面积超102.44万平方米,吸引了百余家优秀企业和机构。立足花卉产业优势,加快“生活场景+鲜花”生活体验新业态发展,支持做大“北京花卉”产业链数字平台。
未来,丰台区将不断激发乡村自身发展活力,延长产业链、拓宽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持续推动农村地区高质量发展,办好优质集体产业空间推进会,“唤醒”更多集体资源蝶变升级。
以改革激活“一池春水”
3月24日上午,丰台区农村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揭牌,这是丰台区第一家集体经济组织劳务输出平台,承担拓展丰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渠道的重要任务。丰台区近年来在促进集体经济转型升级方面作出多项创新探索,挂牌成立丰台区农村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只是其中一个华丽的缩影。
丰台区把新发展理念贯彻于实际工作,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和扩大政策覆盖,激发资源要素在区内统筹流动。强化农村“三资”监管,成立区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统筹开展“三资”监管,健全街镇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制度,以规范化运营实现集体收入稳步增长。构建金融服务体系,成立北京市首家区级委员会—丰台区农业信贷担保指导委员会,为乡村振兴和“菜篮子”保供提供助力和保障,努力解决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资金需求。创新集体经济组织跨区合作模式,选取发展较好的城市地区农村,与生态涵养区开展合作共建,打通“农业-电商-旅游-文化”等全产业链条,与当地实现资金、资源、项目、技术、人才、经验“六个牵手”。
未来,将持续通过改革为“三农”工作增动力、添活力。落实完善“村地区管”机制,强化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监督管理,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规范股权管理。梳理总结“街道管村”机制发挥作用情况,挖掘经验亮点,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更多创新思路。
“筑巢引凤” 助力乡村振兴
“秉纲而目自张,之末而末自从”,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丰台区以党建为引领,以严密组织体系为抓手,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坚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凝聚磅礴发展力量,让乡村振兴接续有力。
持续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制定年度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要点及《农村党建工作指引》,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明确农村领域基层党组织工作职责、重点任务和落实要求,推动村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提升、全面过硬。坚持建强农村“头雁”队伍,抓好区级重点培训,办好村党组织书记、党务专职副书记、中青年人才等培训班,持续为村干部赋能增效。创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题宣讲活动形式,围绕产业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文化等主题高标准举办3期“村书记论坛”,推动10名优秀村书记和合作伙伴“上讲台”,凝聚发展共识,齐聚振兴合力。聚力实施“1+1+3”村级中青年人才“伙伴计划”,充分发挥干部和党员的“传帮带”作用,搭建区、街镇、村一体学习交流平台。积极鼓励支持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创新工作。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在丰台这片土地上,一粒粒种子正在积蓄向上生长的力量,一个个奋斗的身影正在谱写乡村振兴的篇章。未来,丰台区将聚焦“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两大领域重点任务,持续推动政策、资源、力量等向农村地区倾斜,为我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向美而生 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新画卷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青山叠翠,入目皆景,一幅诗意栖居的生态画卷正在眼前徐徐展开。近年来,丰台区落实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计划,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重要经验为指引,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据了解,丰台区有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效能,干净整洁有序的村庄环境面貌得到持续巩固,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统筹人居环境整治与创城、创卫、拆违、治乱、消隐等重点工作,完善市、区、街镇、村4级问题动态管理机制。检查整改各类环境问题5030处,农村地区累计清理生活垃圾6.5万吨,拆除私搭乱建26处。开展农村户厕摸排等专项行动,对农村地区34个重点平房村集中环境治理、设施设备及经营门店规范管理。加大乡村建设力度,推动农村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探索实施农村地区准物业化管理,促进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具有丰台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从点到面,乡村“颜值”和“气质”不断提升,生活“面子”和“里子”更加充盈,丰台农村人居环境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
丰台区将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分批次开展乡村振兴样板(丰采村)创建工作,推动13项创建重点任务落地落实,力争2024年上半年创建验收通过1个村。辐射带动“百村示范、千村振兴”工作,以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美丽乡村的丰台样板。
活动大有“看头” 实现“出圈”走红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丰台区依托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从农民需要出发,从农民喜好着手,促进民俗元素与乡村旅游体验深度融合,增加富有农耕农趣农味、体现和谐和顺和美的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讲好”三农故事,创新性举办了系列论坛、文化、体育和农事活动,展示了我区乡风文明新气象,成为激活乡村发展潜力、展示乡村振兴的重要窗口。举办首届“丰收杯”乡村健身运动会,推动体育运动服务向乡村延伸。开展北京市“京华乡韵”丰台推介会、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农民艺术节等系列庆祝活动,从创意到内容都精心设计,推动丰台乡村成为彰显区域特色的典型代表,成为文化圈的“新顶流”。联手区级部门,策划组织多个“首次”联合活动,将立冬节气活动与网络大V丰台行相结合,47名网络知名人士通过微博、抖音、快手等渠道推送发布活动新闻视频,展现河西农旅融合发展成果,月度阅读浏览量2254.6万,覆盖粉丝数约5491万人,让网络流量成为乡村振兴的有效“增量”。
丰台的乡村,以独特的历史文化、自然禀赋、红色基因,厚植着城市的底蕴,“五气”连枝,以文化自信和现代气质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