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新时代“愚公”
“零差评”工程解民忧
宛平城地区晓月苑六里东侧的这座建筑垃圾渣土山,是开发商在修建住宅楼挖地基时倾倒出的建筑渣土堆积而成的,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紧靠晓月东路及铁路。
这座土山,堵住了来往的道路,堵住了健身散步的好去处,也堵在居民和宛平城街道办事处干部职工的心里。过去,春秋季节,土山附近的居民不敢开窗,大风扬起的尘土能落满家具的表面;夏天,居民不敢在土山附近停车,唯恐山体滑坡导致车辆被掩埋;冬天,长满荒草的土山又成了火灾隐患重点点位。“这土山就像压在我心里似的,就那么堵得慌。你说天天窗户根儿底下有这么一个大土山,谁看着心里舒服啊?”家里窗户正对着土山的居民李大爷对记者说道,“人家每天都要打开窗口透透气儿,我可不敢,刮进来那土这么厚一层。”边说着边用手给记者比划着。
今年恰逢晓月苑环境综合提升工程二期项目的开局之年,在去年完成了道路铺设、市政设施管线敷设、增设监控探头等工作基础上,街道下决心、下大力气、下苦功夫彻底解决土山问题,要做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愚公”,把压在居民心头的这座大山移走。让推窗见绿,在宛平地区落成生动实践。
“宛平城生活网”是家住宛平的热心居民自己创办的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内容关乎宛平居民生活的大事小情,很多当地居民都关注了。“我们平时就特别关注居民在公众号后台反馈的意见,这次土山整改的计划刚在公众号上一发布,就收到一致的好评,看来真是办到了周边居民的心坎儿里。”宛平城地区办事处工委书记薄澜说道。
线上线下听民意
“零投诉”施工得民心
在方案征集阶段,宛平城地区办事处充分利用常态化意识平台,组织土山周边涉及的沸城社区、晓月苑社区、晓月苑二里社区居民代表参加意见征集会,倾听大家的意见和心声,以此作为研判工作思路和方式。
大家商讨的最初方案是要把土山整体移走,但晓月苑五里的居民并不同意这个方案。因为土山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隔降了旁边铁道的噪音。于是,第二个方案提出要将土山整体绿化,保留土山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但辖区居民认为这个方案利用率不高,能否想办法将美化环境和娱乐休闲两者兼顾。
在听取了多方意见建议之后,山体健身公园的方案应运而生,集改善环境和为民服务为一体,满足隔音降噪的同时还能丰富业余文体生活。在北京中心城区,将如此大体量的建筑垃圾渣土山变废为宝是很少见的,经过相关部门的测算,将整座土山平移走,需要花费1千多万元,而采纳现在的山体健身公园方案,可以花更少的钱达到更好的效果。
方案将对渣土山进行降高,将较高处渣土移至低处,消除滑坡等安全隐患。山体改造完成后进行整体绿化,并修建登山坡道,变废为宝。不仅如此,办事处考虑到辖区周边缺乏孩子的游乐场地,结合山体地理条件,狭长形的山体适合建设轮滑场地,目前,方案已经敲定,施工人员正在进行土建施工、表面硬化等。
这段时间,家住晓月苑二里17号楼的社区居民周智游没事就在自家阳台看看楼下宛平山体健身公园的施工进展,阿姨从家里出发,慢悠悠走到家楼下的宛平山体健身公园也不过10分钟。之前,渣滓坑改建成的绿堤公园是晓月苑小区居民休憩的首选之地,步行20分钟的距离不算远,但对于老年人和孩子来说有些吃力。这家门口的公园可是极大地方便了辖区居民。“我在这儿住了21年了,刚来的时候小区环境可不是这样,近几年的变化可太大了。现在小区内外铺了路、刷了墙、建起了健身广场、安上了监控探头,宛平山体健身公园也要建起来了,到时候我可得好好锻炼身体,多活几年,好好享受家住宛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