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高地养老机构“零”的突破
一年前的这里还是一排破旧的彩钢板房建筑,借着“疏解整治促提升”的东风对该地进行了腾退整修,历经半年多时间,原本破旧阴暗的彩钢板房“脱胎换骨”变成了明亮宽敞的养老驿站,并于3月正式迎来了“新住户”。
走进东高地养老驿站,记者看到餐厅、文化娱乐室、助浴室、康复理疗室、健康管理室等根据不同功能分区设置,并设有单人间、双人间及三人间,共计19张床位,为社区老人提供短期照料及日间照料服务。
“这是东高地首家养老驿站,可谓是‘零’的突破,大大增强了为老服务能力。”东高地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小郭说,“提供了短期入住、居家上门服务等服务,其中居家上门服务可辐射周边东高地社区、西洼地社区等,送餐服务可辐射周边4公里范围内。”
据东高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超国介绍,接下来将在三角地第二社区再引入一家养老驿站,预计在今年5月底完成,届时东高地的养老驿站将覆盖地区60%以上的老年人口,到2020年将实现一个养老照料中心辐射三个养老驿站的目标。
享受“家门口”的养老服务
东高地社区86号楼的何叔叔今年82岁,年初左脚趾骨骨折,出院后家中没人照顾。“听邻居介绍这儿新开了养老驿站,我3月初就搬进来了。”何叔叔说,“这儿有专业的护理人员每天扶着我出去遛弯儿、复健,三餐荤素搭配让我们老年人吃着舒心,我安心养病,儿女也放心。”
最初,何叔叔原先和大多数老年人一样,一听说去养老院心理上存在着顾虑和排斥,来了之后发现完全不是想象中的样子,护理人员很热情,照顾得很周到,还有很多同龄的老伙伴一起做做运动聊聊天。“我感觉比医院住着舒心,护理人员态度很温和,到了吃药时间,会把温水和药送到你手里,跟家里一样。”何叔叔说。
作为典型的单位型街道,东高地地区居住的多是从航天一线退休下来的老航天人,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高达33%,能否就近养老成了东高地百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原先东高地这里没有养老机构,陆续看了好几家外区的养老院,最大的顾虑就是太远了,不放心让老人过去。”当天前来咨询的肖阿姨告诉记者,“今天过来看看这家觉得很满意,离家近,方便我们过来照顾老人,相当于就开在家门口,老人也不用适应新环境,遛着弯儿就能找原来的老邻居去下棋。”李超国说:“东高地的百姓现在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养老服务,我们的目标就是让老人们‘有饭吃、有人管、有地儿待、有人陪’,可以安享晚年。”
东高地积善之家养老驿站
地 址:丰台区东高地社区67号楼东侧咨询电话:68769174 400-900-1173 开放时间:24小时营业午饭时间:11:00-12:00 午饭餐标:3荤3素,营养配餐
公益项目时间:每周二上午 9:00-11:00 公益义诊每周五上午 9:00-11:00 免费理发每周不定期举行手工课、养生课等
服务项目
日间照料
呼叫服务
助餐服务
健康指导
文化娱乐
心理慰藉
居家上门服务
老年餐桌等
■新闻延展
留学归来的“养老人”
在采访过程中,积善之家养老驿站的运营经理刘晓辉带给记者很深的触动。
2006年刘晓辉在日本留学期间,为了勤工俭学他在日本一家大型养老集团工作。“那四年间,我感受到日本养老服务系统化的管理、人性化的服务、细致化的设计、先进的发展理念。”刘晓辉说,“我深刻地认识到,我国现阶段的养老服务体系相较于其他国家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也就是那一刻起,我决定回国以后一定要学以致用,为推动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献出自己一点微薄之力。”
东高地养老驿站开业后,迎来的第一位“住户”是罹患尿毒症的崔叔叔。“崔叔叔独身至今,多年来,不是住在医院就是住在亲戚家,患病后更是很难照顾自己,我们在沟通时发现,崔叔叔不仅身体不好,而且心理存在着抑郁情绪。”为了更好地照顾崔叔叔,刘晓辉便搬到了崔叔叔的房间与其同住。一月有余,洗衣洗澡、三餐运动、看报听戏……刘晓辉把崔叔叔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除此之外,还每天陪着崔叔叔聊天,渐渐成了忘年交。一次崔叔叔想吃桃,但是因病不宜吃生冷瓜果,刘晓辉知道后,立马儿跑去超市里买来了桃罐头:“崔叔叔,这个桃罐头没问题,您快尝尝甜不甜。”在刘晓辉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崔叔叔脸上的笑容多了,用崔叔叔的话说:“这里让我感觉真正有了自己的家。”
“养老人”的一天是忙碌紧张的,这位老人磕碰了,那位老人觉得饭菜不合口……可谓小事不断。从早晨4点个别老人醒来开始,直至晚上11点所有老人都已安睡,他们还要做汇报总结和第二天的工作准备,深夜每两小时一次查房也是“养老人”必须要做的。
当记者问及刘晓辉作为留学归来的学子,本可以到更大更好的平台任职,为何选择做一个“养老人”时,刘晓辉说:“我选择了一个操心的行业,同时也是一个快乐的行业。每位长者都是半部活生生的近代史和一整部人生哲学,他们教会我应该怎样的去面对生活、怎样走好人生。”
正因有了千千万万如刘晓辉一样奋战在一线的“养老人”,我们才对养老服务事业有了信心。
XFTB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