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丰台·社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5月31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社区照片常被点赞 多亏这位66岁“摄影记者”
东滨河路社区李洁珍60多岁学摄影为社区服务,热心助人从不计较得失
◀志愿者李洁珍(右)正在和队友一起整理路边的共享单车。
▲5月21日,东滨河路社区“摄影记者”李洁珍(左)正在为参加活动的社区居民拍照。
  志愿服务,既然做了就要做好,要不断学习进步,不能服老。

  姓名:李洁珍

  年龄:66岁

  身份:东滨河路社区

  新闻发声人

  桃色的内衫配着志愿者的蓝马甲、红帽子,说起话来逻辑清晰、声音洪亮——右安门街道东滨河路社区的新闻发声人李洁珍,60多岁才开始学摄影,没几年就已成为人人点赞的“摄影记者”;她还是社区最早的志愿者之一,因救下好几个人的性命被誉为“急救超人”。如今的她还在不断学习,她说:“不能服老。”

  66岁“摄影记者”

  镜头对准志愿者们一颦一笑

  精气神十足,是66岁李洁珍给人的第一印象。初次见面,她烫着小卷发、戴着大红色的帽子,笑声爽朗、逻辑清晰、语速快,说起话来比年轻人还洪亮。说起新闻发声人这个身份,李洁珍笑称,和她的老本行有些渊源。

  退休前,李洁珍是邮票厂的职工,邮票制版是个精细活儿,不能出一点差错,加上她在单位工会做过宣传工作有些基础。成为新闻发声人后,她就成了社区的“摄影记者”,专门为志愿者们拍照。

  “社区有什么活动她都去,每个参加活动的志愿者,她都会给拍下照片发到群里。”东滨河路社区党委书记刘冠华说,对于志愿者来说,拍照留存是一个很好的精神激励,大家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加入志愿队的居民也越来越多。近几年,社区的志愿者数量有了明显的增长,还有些人把照片上传到朋友圈,引来不少熟人点赞,“都觉得我们社区活动这么多、拍出照片这么好。”

  “我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学起来挺不容易的,完全是从零开始。”李洁珍说,前些年,区妇联组织各个社区的居民去大观园,看到别人都在拍照,她也想凑个热闹,结果发现手机太旧,拍不了照也加不了微信。后来她换了新手机,又向年轻人请教,这才开始走上摄影之路。

  技术越来越好,李洁珍手上的“活儿”也越来越多,第一部智能手机因为拍照太频繁坏了,她又买了第二部。她的镜头记录着每一位志愿者的一颦一笑,也记录着这个温暖大家庭的动人瞬间——大家一起参加活动、出现在同一张相片中,社区融入感越来越强,老邻居和新邻居也走得更近了。

  社区“急救超人”

  多次垫钱救街坊邻居性命

  兼顾社区“摄影记者”的同时,李洁珍还是东滨河路社区最早的一批志愿者。

  “其实严格来讲,她对社区的服务,比首批志愿者还要早。”刘冠华说,2000年前后还没有社区志愿者的概念,李洁珍就在社区家委会帮忙,家委会撤点后仍继续服务,环卫、巡逻、组织活动,从不落下。“李姐特别善良、能干,帮了不少人。”

  刘冠华口中的帮忙,有好几次都是生命攸关的大忙。前段时间,一位老街坊身体不适,孩子在外一时回不来,便找到李洁珍帮忙。李洁珍二话没说,立马儿垫钱叫了急救车,将人送去了医院。

  还有2017年的一个夏天,她在社区办公室坐班,一位60多岁的老住户突然晕倒在地,面色苍白、牙关紧闭。李洁珍的老伴曾犯过同样的症状,她立即拿出备用的速效救心丸给老人灌下,还特意让老伴送来5000元钱备用。幸亏抢救及时,120赶到时,老人已经恢复了意识,送进医院后脱离了险境。

  像这样被李洁珍救下性命的人,这些年来不下四五个,社区工作人员开玩笑称,李大姐算得上是社区里的“急救超人”。

  谈起为何主动帮人垫付医疗费,李洁珍说,也许是遗传了医生父亲救死扶伤的本能,“我始终认为救命才是头等重要的事,钱不重要。”

  这种豁达的态度,还表现在对邻居雪中送炭的情谊上。2014年前后,一位邻居查出了癌症,因为经济原因一直不去医院治疗。李洁珍知道后,从家里拿出一万元钱,催着邻居去医院,连借条都没写。“我想得挺明白,帮人总没错,如果人家还不起,那也无所谓。”邻居康复得不错,两年后把钱还给了李洁珍,在道谢的同时对她的信任深表感动。

  ■ 对话

  李洁珍:老伴是我的“贤内助”

  记者:听说只要有活动您都要在现场,您年纪也大了,吃得消吗?

  李洁珍:腿脚是有点不方便,每次出去就叫上老伴,他骑上三轮车送我。

  记者:老伴挺支持工作。

  李洁珍:对,他是无名的志愿者,我忙着社区里的事情,顾不上家里,不买菜不做饭,多亏有他当我的“贤内助”。

  记者:老伴这么给力,是怎么把感情培养得这么好的?

  李洁珍:我觉得人和人都是相互的,以心换心。我是出名的好儿媳妇,婆婆脑瘫半身不遂,我心疼她,尽心尽力照顾,后来别人喂饭她都不吃,我喂才吃。他对我也是如此,不但支持我的工作,而且对我的老父亲特别孝顺,隔一礼拜就要带我父亲出去吃饭,我父亲90岁了,就爱吃肉,每次出来可开心了。

  ■ 背景

  社区组织志愿者

  活到老学到老

  李洁珍在志愿服务方面的投入、成长是东滨河社区全体志愿者工作的缩影,据了解,东滨河社区共有254名志愿者,都是退休老人,他们在为老服务、治安巡逻、调解矛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志愿者们的服务水平,社区还积极组织志愿者们参与i志愿大学·右安门学院的课程,鼓励大家活到老学到老。“不能服老,不学更跟不上。”李洁珍说。

  学院集中上了三次课,第一次介绍了志愿服务与慈善的区别;第二次介绍了家庭暴力;第三次介绍老人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些课程对老年志愿者非常实用,现在空巢老人多,懂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尤其是财产安全非常重要;对家庭暴力问题的阐述,则有利于志愿者们在调解类似家庭纠纷时有法可依。” 刘冠华介绍,三次课程下来,吸引了共计两百人次的志愿者参加。

  戴轩/文 王嘉宁/摄

  (本版内容由丰台区融媒体中心、右安门街道办事处联合策划采写)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丰台要闻
   第03版:综合新闻
   第04版:社会新闻
   第05版:丰台·深度
   第06版:丰台·民生
   第07版:丰台·社区
   第08版:文娱·光影
志愿者自制指路宝典 比GPS还管用
社区照片常被点赞 多亏这位66岁“摄影记者”
丰台报丰台·社区07社区照片常被点赞 多亏这位66岁“摄影记者” 2019-05-31 2 2019年05月3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