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悦是区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党支部书记,2月12日,从单位工作信息中得知13日至15日北京市将有一次明显的雨雪降温天气过程,刘海悦第一时间就向下沉的卢沟桥乡小屯村两委班子通报了天气预报情况,商讨在此期间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必要准备措施。自下沉小屯村以来,她不仅协助对辖区内的北坟村、西南坟村、双林苑小区、大屯村和部分企业的疫情防控工作进行摸排登记,帮助张贴防疫挂图宣传防护知识,检查各执勤点值守情况,为执勤点运送物资和慰问品,而且协助对两户隔离人员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村民日常生活得到正常保障。为了避免把风险带给家人,刘海悦早早就把念初二的女儿送回了年迈的父母家中。她的丈夫也同样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岗位上。刘海悦说:“这个时候大家就要齐心协力、守望相助,积极参与到社区防控工作中去。”(刘霖蔚)
●李岩鹏是区生态环境局的一名职工,这次参与下沉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他被安排到了和义街道久敬庄社区,日常工作主要负责站岗执勤、入户排查、数据录入、宣传引导等。为了尽快熟悉社区工作,更加有针对性地帮助社区开展疫情防控,他及时了解情况,走街串巷,十余天的时间,他就对3.96平方公里范围内的51栋楼房、11处平房和14处驻区单位的基本情况有了大致的掌握,并针对面广、点多、人杂的情况,协助社区建立了工作台账,制定了管控方案,根据楼房和平房的不同情况,建立了全覆盖式的值班值守机制。李岩鹏说:“入党时,不是宣誓了嘛,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党员不是平时说说,这个时刻,就是我们价值的体现。”李岩鹏每日忙于疫情防控工作,虽然辛苦,但看到居民一张张笑脸和亲切的问候,他更加坚定了为民服务的信心和动力。(吕晓飞)
●韩卡宁是区园林绿化局机关第一支部党员,报名支援社区战“疫”后,被派驻到东高地街道万源西里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2月7日至今,每天早8点到晚18点,韩卡宁马不停蹄地奔波在小区的每一栋楼里,入户询问住户信息、发放小区出入证,排查有可能从疫情高发区回来的人员,与社区工作者轮流值守小区出入口,做好返京人员登记和测量体温工作,提醒没有戴口罩的人回家戴好口罩,张贴防疫海报、温馨提示和通知等。他每天还控制喝水量,避免跑厕次数过多影响社区整体工作进度。韩卡宁说:“军队培育了我,园林提升了我,是党让我成长,我要用为民服务的初心回报群众。”韩卡宁以果敢的速度、及时的宣传、温馨的鼓励和贴心的服务引导辖区居民一起坚定信心面对疫情,积聚起抗击疫情的正能量。面对接下来的任务,他将继续与社区工作者、居民一道筑牢战“疫”防护墙,守护好健康家园。(任宝良)
●疫情防控期间,长辛店街道二七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内科副主任医师赵晟作为下沉干部被分派到了杜家坎社区。在社区疫情防控值班时,赵晟发现,疫情防控期间居民们去看病和开药都不方便,于是他发挥自己的医学知识,在岗值班时除了做好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的登记、测温、消毒等工作外,还顺便为社区的居民们开药、取药。“现在每天来开药的居民都有十几位,其中很多都是每天需要服药的慢性病患者,隔几天就需要开一次药。”赵晟说道。由于疫情防控期间小区实施了封闭式管理,赵晟在为居民开完药后,还会自己骑车去医院帮居民取药。他的做法得到了杜家坎社区居民们的好评。(李海成)
●“我是退伍老兵,站岗放哨我受过专业训练,请安排我到南区大门值守。”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长辛店镇东河沿村第一党支部书记付维胜向党组织主动请缨,去条件最差的南区大门值守。付维胜去的南区大门是东河沿村盛德东兴家园小区三个执勤点中最艰苦的一个,早晚都不见阳光,非常阴冷。他今年56岁了,是东河沿村的“硬核”人物,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是一名蹲过猫耳洞的退伍军人。但是,他做过心脏支架手术,手术后最怕感冒、肺部感染,不能受累、着凉。可是面对疫情,付维胜似乎忘记了自己还是个病人,一直冲锋在疫情阻击战的战场。快20天了,老付没有休息过一天。看到他双眼红肿,大家都劝他赶紧回去休息,他却摆摆手说:“群众现在需要我们,我们共产党员必须在。”(杨玉恩)
●刘永胜是一位有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家住宛平城地区办事处景园社区,多年来这个小区没有物业管理,退休后,刘永胜主动承担起小区日常管理,协助社区推动小区居民自治,被小区居民亲切称为“红管家”。面对疫情防控一天比一天紧,刘永胜很快联系到小区几名党员,在小区门口设立了值守点。自设立值守点后,刘永胜天天就是家里、值守点两点一线,把社区的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小区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井然有序。小区居民讲,我们院的疫情防控工作有刘师傅这样的“红管家”肯定没问题,他是老党员,工作认真负责,我们放心,睡觉都安稳。刘永胜说:“党员就应该是这个样,出现疫情,我有责任站出来,虽然帮不了大忙,但我可以为街坊守住这个院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刘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