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丰台·战“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7月10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扛起责任 冲在一线 快速反应 狠抓落实
7名白衣战士在抗疫一线申请入党
  6月17日,天坛医院抗疫医疗队紧急集合,12名白衣“战士”毅然奔赴亚朵酒店集中隔离点。12名成员中有6名医生、6名护士,年龄从24岁至47岁不等,他们全面扛起了隔离点的医疗和消杀等工作。工作期间,共产党员冲锋在前的事迹感染了整个团队,陶鹏宇、刘慧等7名同志在工作间隙写下入党申请书,他们表示,要向党员看齐,要用党员的标准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主动承担最累最危险的消杀工作

  我是来自天坛医院呼吸内科的一名护士,我叫刘慧,今年24岁。在酒店隔离观察点防控时,我主动承担最累最危险的消杀工作,还负责工作人员及隔离人员的安全。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化分“三区两线”、备好所有消毒用品,熟悉隔离人员就餐习惯和药品消杀流程。我时刻做好防护服准备工作,并一步一步指导协助其他工作人员穿脱防护服,做好应急准备。同时也要保障隔离人员的所需,让他们感到温暖。

  我所在的隔离点隔离人员较多,日产垃圾90多箱,我不畏辛苦,装袋、消毒、系扎、再消毒、封箱、转运等流程,每一步消毒都不能出错。还记得第一天,看到90多箱垃圾时,我告诫自己不能慌,慢慢来,做好消杀,确保安全。我戴着眼镜、护目镜,汗水流进眼睛,模糊视线……面对一切问题,我从容应对。当脱下防护服,全身衣服已湿透,看着收拾好的楼层和消杀完毕的区域,我觉得一切都值了。

  印象中还有一件记忆深刻的事,我们接到采集咽拭子的紧急任务,作为一名呼吸科护士,每天都在与咽拭子打交道,这次任务一定认真完成。已经是凌晨一点,我做好准备工作,采集完工作人员、医务人员的咽拭子后,该为隔离人员采集咽拭子了,我一个接一个采集,用自己最好最扎实的技术减轻他们的不适,还细心安慰他们。有个叔叔说:“小姑娘,你很年轻啊!”我从容地回答:“没问题,您放心吧。”在采集完他说:“谢谢你啊,真是没有那么难受。”我安慰他说:“没事,都会好的,我们一起加油啊!”叔叔掷地有声地说了一句:“加油!北京加油!”

  我由衷地敬佩每一位正在抗疫的人,无私奉献,不畏辛苦,不怕困难,其实有谁不惧怕病毒呢,但我们不孤单,有许许多多的人正与我们一起,我们汇聚所有力量,我们深信一定会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上战场,不想回头和妈妈告别

  我是尹晴,是天坛医院一名24岁的手术室护士,6月17日晚7点接到了天坛医院的紧急通知,晚上9点就要集合出发前往隔离点执行任务。我下楼的时候是妈妈送我,走到门口简单地说了几句要注意安全,我就转身走了,不敢回头看妈妈,我知道她和我心里是一样的感受,生怕回头了便是泪目相见。

  回忆起20余天支援的日子,我很容易被一件件小事感动,我是年龄最小的,刚到隔离点我们团队都很照顾我,帮我提箱子,带我进入工作状态。可是很快我就成为了隔离人员需要的人,当他们出现不舒服,体温升高的情况,我们会迅速作出判断,我们作为健康观察组的成员,要随时观察隔离人员的健康情况并作出判断。起初有些隔离人员不理解我们的工作内容,通过耐心地沟通和讲解,他们逐步理解,我们整个团队得到了被观察人员的信任就是最大的幸福。

  说到这段经历时,我感触最深刻的就是党组织在应对不断变化的疫情时的强大,不论何时接到紧急的命令之后,党组织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准备、做好应对。虽然穿上防护服之后,很长时间不能喝水,但是我们依旧会认真地完成每一项任务,“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八个字,深深地印在了心里,尽自己的努力保证隔离人员的安全。

  心记姥爷的嘱咐,从容上战场

  我是刘畅,来自天坛医院手术室。17日晚上我刚刚做完一台手术准备回家休息,结果电话就响了,我吓出一身冷汗,以为手术时候出现了错误。后来才知道马上就要赶往隔离点,和家里简单告别了一下就出发了。

  这份自信来自家里的鼓励,我的姥爷今年80岁,退休前就是军医,作为在医生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得到了不少姥爷的指点,“保证自己安全,不要给组织添麻烦,多为组织做事情。”姥爷简单的几点部署成为了我的行动指南。

  在抗疫战场上,我再次写下了入党申请书。我们医务人员一行12人,当天入住酒店已是深夜,第二天送早餐的保洁员还没完全到位,党员王科主动带2名医疗队员完成三百多人的送早餐任务。这个举动给了我很大的触动,直接地感受到了党员的带头作用,也给日后工作奠定了信心的基础。对于这场疫情我的心里并不害怕,因为在各位党员同事的带领下,因为在团队的共同合作下,我知道一定会打赢这场仗。

  隔离后期,有位小伙子发烧需要转送去医院,他有些紧张地说:“如果我生病了,一定不要告诉我的家人。”我安慰他说:“别怕,我会一直陪着你。”那时我想,他的家人都不在身边,我们就是他的家人,一定会尽力帮助他。

  病毒虽然狡猾,但“炸酱面”一定会好起来的

  我叫苏倩倩,来自天坛医院口腔科,“虽然病毒狡猾,但是我们的医疗手段以及防控措施也更为精准和完善。作为天坛医院的一名护士,我很荣幸能够来到前线参与这场战斗!”我在自己的抗疫笔记里这么写道。

  6月17日晚上,我和其他报名了支援前线的同事接到了电话,通知即刻收拾生活必备品并紧急集合参与支援,没有半分犹豫便踏上了这片战场。当晚,结识了12位新队友,快速成为了一个新的团体。虽然大家素不相识,但是都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尽自己所能做好工作,希望北京早日战胜疫情。

  在这里,我们的主要工作是观测隔离人员的基本生命体征和心理诉求,关注他们的生活起居。6月26日晚上11点,我们临时接到给隔离人员采集咽拭子、抽取血常规任务,穿上战衣,从黑夜到黎明,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护目镜上的雾水、防护衣里的汗水丝毫不影响我们的斗志,最终顺利完成了数百人的采样工作。

  作为天坛医院的一分子,我们一同面对这场病毒,我们斗志昂扬、毫不退缩,也无愧于我们在校园立下的誓言!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我们一定会打败病毒,“炸酱面”一定会好起来的。

  我是隔离点的“护盾”

  我叫苑圆,是天坛医院血液内科的一名护士,在6月17日晚接到紧急通知后,便马上赶到了医院,出发来到了隔离点。经过晚上短暂的休整后,第二天清晨便与另一名同伴承担起了隔离点的消杀工作。

  首先确定好隔离点的“三区两线”、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以及各区物品的摆放和进出流程、路线。随后,我马上准备好防护用品,因为送餐的时间到了。这时,我意识到我就是这个隔离点的“护盾”,要保护我们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安全,要检查每一位工作人员的防护是否到位,对每一位工作人员穿脱防护服严格把关,也要准确配备好消毒剂。

  有天凌晨,突然接到紧急通知,给每位隔离人员采集咽拭子和血标本,我迅速赶到了集合点,开始准备物资和消杀工具。还记得当晚我内心想的是,我是名血液科护士,平常什么样的血管都见过,所以我今晚要打头阵,多采集几人次的血。在当晚对数百名隔离人员的血液采集过程中,我完成了全部工作量的五分之一,采集完后顾不上腰酸,又开始了消杀的工作。

  第二天,科室的老师问我是上夜班了吗,怎么步数那么多?我说我上了三个白班加大夜后又紧接着上三个白班,可能精神紧张,完全没有感到困倦。

  在这里我既心疼又敬佩身边的工作人员,看着他们每次工作后湿透的衣服,希望尽我所能地多为他们分担一些,我和同伴说,我不怕苦和累,我只希望疫情结束后平安地把他们送回家。当保洁、保安、工作人员对我说,“谢谢你,有你在,我们什么都不怕”时,我觉着一切都是值得的。

  能够参与到抗疫工作中是我的荣耀

  我是天坛医院的陶鹏宇,一转眼作为天坛医疗队的一员来到亚朵酒店隔离点已经有半个多月了,刚来到这里的时候心中还充满了忐忑和不安,担心自己不能够胜任组织赋予的工作和任务。在天坛医院各位领导和老师的指导和培养下,大家很快进入了状态,对于不熟悉的工作,一边摸索一边进行,不断改进不断优化,从最开始一两天的纷杂无序很快过渡到井井有条的工作状态。

  刚接到组织通知,知道自己要作为医疗队成员参加抗疫工作时内心是有各种顾虑的,然而,我觉得越是风险相对较高的任务、越是在困难的地方、越是在矛盾和问题凸显的时候,越需要我们医务人员艰苦奋斗,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保持血肉联系。能够参与到抗疫工作中是我的荣耀。

  工作中有时碰到被隔离人员的抱怨,一开始大家心里都觉得委屈,觉得自己为他们付出了这么多仍然得不到理解,慢慢地我明白了,只要我们为了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了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个人又有什么“面子”不能抛开呢?何况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并不是完美无缺,他人的批评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找出工作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为人民更好地服务。

  既然为了抗疫这一共同的目标,我们和群众团结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这一次疫情中,小到每个被隔离人员的正当生活需求,大到每个人隔离期间的经济损失,从隔离点工作人员到国家政府都对这些予以了充分的关心和照顾。我也希望自己能在组织的帮助下继续进步,为国家建设和民族兴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疫情面前,舍小家顾大家,没有人退缩

  我是天坛医院口腔科的段葛,已经20余天没和6岁的女儿见面了,很想她,视频聊天时女儿每次都嘴上说着妈妈注意安全,但是心里很想我早点回家。

  疫情打乱了我们本已恢复平静有序的生活,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个个我们或熟悉或陌生的身影挺身而出,坚守在疫情防控的各个领域,用行动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一线的医生和护士在奋力研究与救护,党和政府努力防守,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坚守、众志成城。

  作为医疗护理人员,在疫情面前,舍小家顾大家,没有人退缩,为了遏制病毒扩散坚守岗位、勇敢向前。我们在保护自己的同时,密切关注被隔离人员的身心健康,我坚信科学防控的措施必将助力打赢这场硬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运行管理: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丰台·战“疫”
   第03版:丰台·战“疫”
   第04版:丰台·战“疫”
   第05版:丰台·战“疫”
   第06版:丰台·战“疫”
   第07版:丰台·战“疫”
   第08版:丰台·战“疫”
7名白衣战士在抗疫一线申请入党
抗疫老兵高增玺:戎装虽脱,军魂犹在
丰台报丰台·战“疫”087名白衣战士在抗疫一线申请入党 2020-07-10 2 2020年07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