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体系标准化力求达到“七有”
卢沟桥街道对辖区内各小区垃圾分类“硬件”进行集中升级,开展专项巡视检查,督促社区、物业落实责任,加快推动垃圾分类设施标准化建设,力求达到“七有”。即每个小区有一处大件垃圾暂存点及建筑垃圾暂存点; 每个小区有垃圾分类公示牌,公示垃圾桶点位清运时间; 每个小区在明显部位要有宣传横幅,每一栋楼的单元要有垃圾分类宣传海报,社区宣传栏和电子显示屏要有滚动式播放的垃圾分类相关标语;每个小区要有一个四分类桶站;每组桶站要有遮雨棚、公示牌、标识牌; 每个物业要有垃圾清运合同。
考评体系科学化 责任层层压实
6月30日起,卢沟桥街道针对辖区内42个社区推出量化评价考核机制。各社区的垃圾分类综合评分,由社区内各小区检查分的加权平均分,叠加社区居民厨余垃圾分出率分值而生成。
街道每周派出检查组,对辖区内147个小区开展全覆盖检查。检查内容涵盖厨余垃圾桶纯净度、宣传部署、容器及站点设置、桶站周边卫生、人员值守等方面,得出12项指标评分,汇总后生成各小区检查分。
根据综合评分,设置社区垃圾分类“红黄绿灯”榜单——“亮绿灯”社区鼓励提升,“亮黄灯”社区迅速整改,“亮红灯”社区由街道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进行约谈,并提交下月垃圾分类工作整改计划,层层压实责任。年底,街道将根据评分,综合评选出年度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厨余之星等多个奖项。
监督体系智能化 人管技管相结合
卢沟桥街道将“人管”与“技管”相结合,宣传与监督相结合,搭建垃圾分类“人管+技管”智能化监督体系。
“您已进入监控区域,厨余垃圾请投绿色桶,其他垃圾请投灰色桶,可回收物请投蓝色桶。”在珠江紫台社区,街道试点安装24个太阳能供电云监控摄像头。
居民进入投放区域后,摄像头会自动识别,开启监控,播放语音提醒。一方面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另一方面提示居民,如果错误投放,将依法依规处罚,起到震慑作用。
社区和物业工作人员可通过摄像头内置Wi-Fi,在手机APP端获取居民投放视频,并对违反规定的居民发放“提示信”。
街道计划两周内对辖区500余桶站安装电子监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