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顾名思义,指的是温度较高的一种天气现象。在气象上一般以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者超过35℃作为高温的标准,“高温热浪”又叫高温酷暑,是一个气象学术语,通常指持续多天的35℃以上的高温天气。高温也是一种较常见的气象灾害,主要集中在5至10月。北京地区较常出现的是干热型高温,指的是气温极高、太阳辐射强而且空气湿度小的高温天气。当持续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或单日最高温度超过37℃时,气象部门就会发布高温预警信号,分为蓝、黄、橙、红四个级别。
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是产生中暑以及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导致死亡。对于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在高温潮湿无风低气压的环境里,人体排汗受到抑制,体内蓄热量不断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使心血管处于紧张状态,闷热还可导致人体血管扩张,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发生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据对北京地区心脑血管疾病的调查发现,高温闷热天气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天气。在夏季闷热的天气里,还易出现热伤风(夏季感冒)、腹泻和皮肤过敏等疾病。
面对夏季的高温天气,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防晒:尽量避免高温天气出门,尤其是中午气温较高时。切忌在太阳下长时间暴晒,可撑打遮阳伞、涂抹防晒霜。气温高时,人的体力消耗大,容易犯困,因此夏季要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以确保精力充沛。
2.讲究衣着:尽量不要选择深色衣物,因为深色衣服最容易吸热,并且视觉上容易让人觉得闷热。要选择吸汗能力强、通气性好、便于洗涤的衣服,棉质、丝绸都是夏装不错的选择。
3.补充营养素:夏季应多补充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可食用含钾高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豆制品、海带,多吃清热利湿的西瓜、苦瓜、西红柿、黄瓜、绿豆等;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鱼、肉、蛋、奶和豆类为好。
4.及时饮水:夏季汗液蒸发,容易缺水口渴,而口渴时表明人体水分已经失去平衡,细胞开始脱水,此时喝水为时已晚。口渴时忌过饮,大量喝水会使胃难以适应,造成不良后果。(区气象局 张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