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林西县68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000元,带动当地300余人就业
2019年4月26日,由岳各庄村、郑常庄村共同投资2亿元的林西岳各庄农副产品交易中心项目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奠基;7月18日,实现开工建设。该项目占地150亩,依托北京岳各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多年的运营经验和林西县天然的生态资源、特色农畜产品和劳务优势,力争将交易中心打造成集现代化、信息化、多功能、综合性于一身,具备集散、冷藏、加工、线上线下交易功能的综合体。
“建设的初衷就是解决当地农副产品销售和群众就业难题,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丰台挂职干部、林西县委常委、副县长张传力说,“项目资金收益用于贫困人口,每年将854.81万元京蒙扶贫协作资金收益68.3万元统筹用于全县68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000元。不但安置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工地就业,还尽最大努力安置当地群众在工地上班。”
“我就是林西人,骑电动车15分钟就到了,每天工资是200元,就是干点零活,也不累,关键是上班离家近,不耽误照顾家。”在工地上班的任中燕说。“我每个月挣1万元,每个月底就开支,今年6月份,刚给媳妇买了一辆马自达轿车,媳妇高兴得不得了。”工长孙宏飞笑着说。孙宏飞是林西本地人,31岁,他在这里上班有两个年头了,开车几分钟就到。
项目施工方是北京东阳建筑工程公司,公司是卢沟桥乡的乡属企业。“为了尽最大限度解决当地百姓的就业问题,最多时,公司安置300多名当地群众到工地上班,工资从每天200元到400元不等。”东阳建筑工程公司生产经理王晗介绍。
■预计年交易量达到3亿公斤,交易金额将突破28亿元,辐射当地人口约300万人
“岳各庄农副产品交易中心项目一期包括三层批发交易大厅4处、仓储用房3处、配套商业8处、办公用房1处,占地面积96亩64623平方米、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岳各庄党总支书记戴鹏飞说。
据测算,项目建成后,每年的交易量将达到3亿公斤,交易金额将突破28亿元,辐射半径约200公里,辐射面积12万平方公里,辐射人口约300万人,约占内蒙古自治区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二。可以创造500个就业岗位,其中,贫困人口100人左右,年人均增收2.5万元;辐射带动全县设施农业项目18634亩、4062个设施大棚,间接带动全县大批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中受益。
“该项目是京蒙帮扶重点项目,对于解决当地农副产品销售难题、推进县域经济发展、辐射带动周边旗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交易中心项目还会吸收当地群众就近就业、回家创业,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形成脱贫不返贫长效机制,助力林西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张传力说。
项目启动以来,林西县委县政府给予全方位的支持,积极推进场地平整及道路、水、暖、气、通讯、电到项目现场等相关工作,同时,加快项目地块内光缆、遗留房屋的拆除工作,确保项目实现顺利开工建设。
■拥有强大储备能力,有望实现24小时覆盖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全境的配送运输目标
林西县地处中温带,具有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温热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进一步优化仓储能力,建成了二级耐火等级的4栋3层交易大厅和3栋2层标准冷库。其中,交易大厅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冷库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形成了共计约3.5万平方米的物资储备空间。“你看,交易大厅的通道高6米,宽10米,大型运输车辆可以直接开进去。”王晗指着交易大厅说。
林西地区集通铁路、305国道、303省道交汇,巴新铁路、丹锡高速、林西机场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借助林西地区便捷立体的大交通骨架,交易中心将切实提升商品和物资的流转能力、降低运输成本、缩短运营时间,有望实现24小时覆盖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全境的配送运输目标。
“林西岳各庄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是北京岳各庄批发市场的战略补充,是北京以北,乃至内蒙古自治区域内最大的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战略位置、战略意义重大。交易中心拥有强大的物资储备空间,周边有便捷的大交通骨架,关键时刻可以及时调配资源支援北京的市场供应。”戴鹏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