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史莉)既有平房棚改区又有楼房聚集区,既有无物业老旧小区又有商品房小区,南苑街道面对物业管理难题,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物业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结合街域特点科学施策、合理布局,经各方共同努力,组建业委会7个、物管会13个,率先实现小区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率、物业管理覆盖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率“三率”100%。
党员当管家 小区居民有了“主心骨”
社区党委主导,一批党员居民进入物管会,惠民利民的善治之举受居民欢迎。“我是党员,理应当好小区的‘家长’为小区居民服务。”在南苑街道机场社区十九干休所小区组建的物管会成员党员占比100%,在小区的管理中,他们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十九干休所小区的面貌大为改观,如今这些党员已经成为小区治理的主力军。
“自从有了物管会,党员带头办实事,让小区里外变了样,大家别提多高兴了。”南苑街道机场社区十九干休所小区内,望着整洁的小区环境,居民吕素华这样说。以前,十九干休所小区环境脏乱、垃圾成堆,存在卫生隐患,业主都想彻底清除卫生“顽疾”。但是,谁来牵头管起来?怎样才能有效果?业主们的意见难统一。
79岁的李惠政是军休党员,也是新成立的物管会副主任,在他的号召下,小区里多了一支由党员志愿者、物业等组成的垃圾分类守桶队,他们每天早7点至9点,晚6点至8点,4人一组自觉上岗,轮流值守在小区垃圾分类投放点旁,做好垃圾分类宣传劝导、检查分拣等工作。除了定时定点值守,针对小区中的高龄住户,守桶队成员变身“跑腿侠”上门为腿脚不便的高龄住户代扔垃圾。一段时间下来,居民们都能自觉正确分类投放垃圾。十九干休所小区居民说,物管会把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干得很走心,他们费了很多精力大家都看在眼里。谈起小区垃圾分类的过程,李惠政说,物管会就是要及时反映居民诉求,解决居民身边事,希望通过党员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将满满正能量传递到小区的每个角落。
物管会积极“上岗” 老小区告别“失管”
拔掉私装地锁搬走出行“绊脚石”、拆除私搭乱建破解小区治理“老大难”、清理堆物堆料畅通“生命通道”……小区居民与物业公司关系“破冰”,社区变化让居民重拾幸福感,南苑街道东新华社区南苑北里四区小区物管会可谓下足功夫。
南苑街道东新华社区南苑北里四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是典型的老旧小区,6栋居民楼共有477户。社区楼体设施陈旧,人员构成多样,产权关系复杂,给社区治理带来一定困难,最后只能由社区兜底。
去年下半年,南苑街道东新华社区南苑北里四区小区组建物管会同步成立物管会党支部。南苑街道东新华社区党委书记王建敏说:“居民的需求在哪儿,党组织就要在哪儿发挥作用。有了物管会党支部这个坚实的平台,社区居民里的党员将有更多机会参与社区的共同治理。”
物管会敢啃硬骨头、敢拔硬钉子。多年来,南苑北里四区小区部分居民存在私装地锁行为,不仅妨碍居民的日常出行和停车需求,还影响其他车辆进出,造成安全隐患。针对这一问题,物管会成员在拆除地锁行动前多次给居民做解释工作,征集居民意见和建议,并讨论分析大家的分歧所在,了解到居民们其实不是不愿意拆地锁,只是担心自己的停车位没有保障,最终通过整治拆除地锁解决了居民停车难题。不仅如此,针对居民电动车充电难,电动车室内、楼道随意充电、拉飞线充电的乱象,物管会党支部与社区党委共同商议、研究,按照相关程序,启动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在南苑北里四区4号楼安装了10组充电桩,彻底解决了居民电动车充电难的问题。
“有了社区和物管会的努力,小区美了、心里亮了,现在大家都觉得生活在这样的小区里很幸福。”张大妈说起小区的变化竖起了大拇指。
不管小区哪里有需求、有问题,物管会都会听见、看见,并积极推进改善解决,居民对此赞不绝口,物管会成员成为了大家信赖的“贴心人”,居民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得到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