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包欣宇)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以其便捷、经济的特点广受欢迎,成为百姓短途出行和民生服务行业末端配送的重要交通工具。但由于质量参差不齐、违规改装、不规范充电等原因导致的电动自行车事故和火灾隐患时有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为进一步加强电动自行车质量监管,保障市民出行需求,防范安全隐患,6月8日,丰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召开了违规生产、销售电动自行车专项治理培训工作会,区交通委员会、公安分局、区消防救援支队、区应急局、北京市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行业协会、电动自行车检验机构负责人,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辖区电动自行车经营企业代表近百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上,区交通委员会、公安分局、区消防救援支队、区应急局、区市场监管局分别从推动交通安全治理,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强化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工作部署,北京市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行业协会围绕今年北京市电动自行车市场情况、以旧换新工作以及开展便民服务点试点等问题开展了培训。50家电动自行车经营主体现场签订了行业自律承诺书,承诺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安全生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根据《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规定,发放临时标识的电动自行车3年过渡期将于2021年10月31日到期。为做好电动自行车过渡期内淘汰、置换相关要求,丰台区市场监管局将以本次培训为契机,启动为期6个月的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专项治理行动,持续发力抓好电动自行车质量安全监管。一是精准研判,健全预警机制。通过对电动自行车相关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舆情监测,及时研判苗头性问题、薄弱环节,做到早发现、早处置。二是靶向抽检,强化源头治理。紧盯整车质量、车速限值、淋水涉水性能、短路保护等关系人身健康安全的指标和核心性能,以门店、综合市场为重点,持续保持对电动自行车、充电器、蓄电池的抽查力度和抽查覆盖范围。三是全面排查,保持高压态势。以“全面覆盖、动态更新”为原则,围绕进货检查验收制度、索证索票制度落实情况开电动自行车经营主体全面排查,严厉打击销售不合格车辆以及非法拼装改装电动自行车等质量违法行为。四是延伸监管,规范网络交易。通过“慧眼监管系统”发起电动自行车线上专项整治,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严禁销售三无产品以及解限速产品,规范电动自行车网络交易行为。五是协同联动,合力齐抓共管。积极构建部门间信息共享、情况通报、联合执法、宣传引导、案件移送等工作机制,推进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使用全链条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