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记者 孙颖 通讯员 李洁思)一件件家门口的实事“联动效应”有多大?在丰台,它“抹平”了1624个道路上的坑槽消除安全隐患,它为宛平城地区居民增加1578个自行车充电桩,它推动解决1.8万户居民的房产证办理历史遗留问题……6月11日,记者从丰台区获悉,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丰台区充分用好地区红色资源,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上下功夫,切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动员广大党员干部讲好家门口的党史故事,传承好家门口的英模精神,办好家门口的群众实事。
讲好家门口的党史故事
“2+4”展览矩阵+《丰台史话》家门口的党史入脑入心
苍松翠柏间,长辛店二七纪念馆庄重肃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沉浸在“北方的红星——长辛店与中国工人运动”专题展中。
丰台长辛店是中国早期铁路修造业和产业工人聚集地,也是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主要策源地和发生地之一,长辛店工人运动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起点与典范,长辛店被誉为“北方的红星”。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保护传承利用好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丰台区利用辖区内有8处革命活动旧址的优势集中发力。
“我们在长辛店二七纪念馆和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着力打造精品展陈,分别是‘北方的红星——长辛店与中国工人运动’专题展和‘光辉印记——长辛店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专题展。”丰台区委宣传部负责同志介绍,除了这两处外,丰台区还围绕在相关旧址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因地制宜策划小而精的专题展,比如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旧址“工人是天”专题展、“二七惨案”长辛店旧址“赤焰映天”专题展、工人夜班通俗学校旧址“风暴之眼”专题展、二七机车厂近代建筑遗存“百年追随”专题展,打造了立体厚重的“2+4”展览矩阵。
5月27日,丰台区宛平城内,一本书的发布会吸引了众多人的视线:历时三年的《丰台史话》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翻开这本厚重的书,发现它跳出了传统史志编年或是分篇模式,是从“南中轴的历史变迁”到“金中都的前世今生”,从“卢沟桥的民族精魂”到“长辛店的红流绿舟”再到“京西南的创新发展”,把党领导丰台人民所取得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成就在眼前勾画开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付梓成书的《丰台史话》,为丰台区文化建设书写了新的浓重一笔,也为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教育提供了有益辅助教材。
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丰台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无论是“2+4”展览矩阵打造,还是《丰台史话》的创新编撰模式,都是丰台区讲好家门口党史故事的成功尝试,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目前丰台区革命活动旧址屡屡掀起参观的高潮,6个展览一周时间预约参观人数就突破1.8万人,丰台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正焕发出新的活力。
传承好家门口的英模精神
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系列品牌活动让党史学习教育更鲜活
“每一次宣讲,我的内心都不能平静。通过宣讲,我更加了解了我生长的这片土地的历史。正因为有革命志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会与同学们一起把长辛店的历史讲给更多人听,传承好我们家门口的英模精神!”在长辛店二七纪念馆展厅内,来自长辛店第七小学的“小小宣讲员”李承泽说。
像李承泽这样的小小宣讲员一样,丰台区共从北京大学、首经贸大学及周边中小学校遴选培训了350多名学生志愿者参与到红色文化志愿宣讲中来。小小红色宣讲员,是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示范,也是红色精神代代赓续的有生力量。
同时,依托长辛店、卢沟桥和宛平城等重要历史见证地,丰台区设计开发了6条红色旅游线路,打造“北方红星长辛店”红色文化旅游品牌,为全区乃至全市党史学习教育提供学习实践基地;组建党史学习教育区委宣讲团和教育系统宣讲团、大学生志愿宣讲团等多支特色宣讲队伍,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基层文化活动中心“前沿阵地”作用,用好花椒树故事会、马克思主义读书会等百姓宣讲品牌,组织开展“邮票背后的党史故事”“我心中的航天城”“丰台青年学党史”“童心向党”等特色宣讲活动;聚焦青少年群体,设计推出9条思政课程精华路线,组织“百年百团唱百歌”等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行走的思政课”“情境式实景党课课堂”“组建特色宣讲团”……目前,丰台区已经形成了宣传、传承好家门口英模精神的系列品牌活动,探索出一系列让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的学习教育模式,让党史学习教育更鲜活、有实效,实现教中学、学中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办好家门口的群众实事
由点及面、举一反三 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5月10日一大早,丰台区彩虹家园小区居民郭宝忠就赶到丰台不动产登记中心,当领到那份红彤彤的不动产权证书时,他悬了6年9个月的心终于彻底放下了。
办不下来房产证,房屋上市交易、孩子上学等都受到影响,焦急的郭宝忠拨打了12345热线。在丰台区历史遗留小区未发证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专班的牵头协调下,找到了影响居民办理房产证的症结:开发商改变了项目地下部分使用用途,无法通过相关验收。工作专班经过认真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和政策规定,按照“无错优先”“违法必究”的原则,先行为符合登记条件的地上部分建筑办理首次登记和转移登记。
彩虹家园小区1890户居民不动产权证书办理通道的打通并不是一个个案,自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丰台区针对2020年以来“接诉即办”群众反映强烈的高发、热点诉求,开展“接诉即办”“每月一题”专项治理工作,列出问题清单,建立工作台账,每月围绕1个主题,选取2-3个具体问题,集中力量开展专题研究,着力攻坚解决“房产证办证难历史遗留问题”“小额预付费退费难”“失管小区引入物管会”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小切口”解决一批民生痛点难点问题。
与此同时,丰台区各街乡镇、委办局也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不断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比如宛平城地区建立了“接诉即办”在一线、“现场办公”在一线、“调查研究”在一线、“红色宣讲”在一线的“四在一线”工作机制,听取居民意见,在辖区内布局1578个自行车充电桩,从根上解决电动自行车上楼以及充电难的问题,把实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由点及面、举一反三,丰台区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探索建立了一批行之有效的机制。针对“接诉即办”工作建立了立体的工作机制:协调联动机制让每类问题明确牵头主责部门和相关协同配合单位,帮助基层破解“街乡镇无法解决”的难题;项目推进机制让每个问题都有工作方案和问题清单;提级响应机制,让超越基层事权的复杂难题可以提请上级行业主管部门乃至提请区委区政府协调解决。通过扎实推进一批民生实事项目,协调解决一批群众诉求问题,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