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史莉)“社区服务站办得真不错!”正在办事的张女士在窗口人员的指导下通过手机办理“个人就业登记”政务服务事项,之后,又在同一窗口给刚出生的孩子办理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保手续。“之前办事都要到离家两三公里外的政务服务中心,没想到现在可以在家门口的社区就能办理了,真是太方便了。”
南苑街道按照“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次就好”的总要求,紧盯“五个一”工作目标,打造“一窗式”办理窗口,精雕细琢打磨政务服务“南苑样本”。目前,已率先落实好首批“社区窗口受理”“社区初审”“社区办结”“帮办代办”四大类43项“一件事一次办”高频事项,实现“一窗受理、内部流转、一窗办结”服务运行模式,办事环节缩减60%以上,总办件时限缩短30%以上。
南苑街道打造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最前台,在机场社区服务站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显示屏上滚动播放的事项清单、工作制度,3名“综合窗口”工作人员佩戴工牌上岗,敞开式柜台上摆放着“北京政务服务标识牌和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标识牌以及高拍仪、扫描仪、身份证读取器等工作设备,来办事的群众只需坐在“综合窗口”前提出要办的事项,办事人员就会将材料和办事人员信息录入《综合窗口统一受理审批系统平台》,信息录入后,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就会第一时间在《综合窗口统一受理审批系统平台》对社区接件事项进行审核或审批,社区也会随时通过平台了解事项的进展情况,直至最终办结。不仅提高了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还让群众办事更加便捷。
从“一窗一办”到一个窗办多家事,这正是“一件事一次办”学党史办实事的一个缩影。南苑街道实施社区(村)政务服务规范化建设,在社区现有承担的政务职能基础上推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将综合窗口改革延伸到社区服务站,综合窗口取代部门窗口,43个事项实现一窗受理。通过规范化建设实现了综合窗口服务模式统一、服务事项统一、办事指南统一、线上线下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标识标牌统一,各种便民服务设施更加完善的政务服务新形象。
据南苑街道政务服务中心主任匡卫群介绍,通过采取社区内帮带培训、科室轮训、政务中心实习“三步走”的培训形式,全面培养“全能型”窗口受理人员练好“内功”;配备与“综合窗口”服务相匹配的设备,满足“一窗”受理需要。办事群众一号申请,标准化服务人员一窗受理,申请的材料在后台内部流转,各部门在后台限时并联审批、办结,最后在出件窗口统一出件。
下一步,南苑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将在试点社区的基础上,在其他14个社区、2个村全面推进社区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工作,并通过社区服务站这一群众办事最方便、最便捷的平台,了解民意和群众需求,让南苑的政务服务工作更优质、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