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李冉)马家堡街道有支“宝东”团队,由双晨社区工作人员组成,他们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针对群众反映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研究确定重点民生项目清单,不断增强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可爱的团队应该有个名字
家住晨光小区12号楼的喻国立对社区书记罗宝东说:“我认为,罗宝东这个名字就不单单属于你了,应该属于你们这个可爱的团队。我提议,就叫‘宝东’团队怎么样?”喻国立的这个提议,得到了居民们的认同。罗宝东说这是居民对他们工作最大的认可,从这儿以后,“宝东”团队这个称呼就叫开了。
疫情期间,他们没日没夜地干防疫工作,小区值守组织疫苗接种,只要社区居委会那盏黄色的灯亮着,来往的居民就觉得更加心安。创卫期间,他们带头守桶、除四害,草丛里翻、柜子下找,生怕遗漏卫生死角,社区的环境整洁优美了不少。有不少居民受到感染,哪怕年龄大了也拒绝退出社区志愿者的服务队伍。居民李铁良说:“他们回家了,也是妻子丈夫儿女。舍小家为大家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让人心疼,我们能帮他们分担一些心里也舒服一点。”难怪居民对他们如此认可,他们把居民放在心里,居民就把他们捧在手心。
四级台阶难倒居民 “宝东”团队解民忧
“自从有了社区做的可折叠残疾坡道,现在我自己就可以坐着轮椅出门了。”家住马家堡街道双晨社区的王兴培高兴地说。他今年60岁了,患有严重的小儿麻痹症,出行只能依靠轮椅,和92岁的父亲王建富居住在一起。虽然住在一层,但是还需要上下四级台阶才能出门。随着父亲年龄的增加和王兴培病情的恶化,由于没有残疾人坡道,这四级台阶困住了他们父子俩。
但这难不倒“宝东”团队,在了解到王兴培家的情况后,他们多次联系残联等有关部门现场商议安装坡道的事宜,但由于老旧小区楼道结构和空间受限,无法实施安装。罗宝东想到可以安装可折叠的坡道,这样既不影响其他居民出行,又能解决王兴培的实际问题。随即双晨社区使用社区党委小额自主经费专门定制了合乎规格的可折叠不锈钢坡道,除此之外,“宝东”团队还为有实际困难的群众在楼梯两侧安装了扶手等,真实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愿所盼。
居民喊她小名儿 就像是一家人一样
近日,患有腿疾的于淑珍坐公交车来到马家堡街道办事处,她说:“我在小区的宣传栏看到北京榜样推荐人选里有双晨社区的刘斌,我今天就是要来表扬她的。”说到这里,于淑珍一边揉着膝盖,一边继续说:“她为我家做了太多的好事,可是她从不对别人讲,默默无闻的事情她做得太多了,所以今天说什么我也要来,别管下不下雨都得来。”
做了一辈子教师的于淑珍,把“宝东”团队为她做的点滴小事都记在心里。原来,于老师有两个儿子,都患有精神疾病,家里的弟弟也是精神病患者,一直患病的老伴儿也刚刚去世,照顾他们的重担全部落在于老师一个人身上。“宝东”团队里的刘斌是最挂念于淑珍一家的,她经常抬头向社区窗外望,不用问,同事都知道她在等于老师买菜回来,为的是能赶紧跑过去帮忙。看到于老师家里脏了就跑去超市买拖把,于老师家里没口罩了就专门送过去,想帮于老师减轻生活负担就到处咨询能申请的政策福利……于淑珍总是喊刘斌的小名儿,刘斌则叫她于老师,她们之间,不拘泥于客套话,就像是一家人一样。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喻国立那句话说得没错,“宝东”这个名字,已经不单单属于罗书记,它属于双晨社区的每一个人,属于这些人团结起来的那股精气神儿,属于永远把居民放在心间坚持为民办实事的信念。应了那句“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宝东”团队的名字就这样在居民群众中叫响,也会一直这样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