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智和 林瑶)伴随着奥运之火熄灭,简约、安全、精彩的第24届冬奥会圆满落幕,那么冬奥会对冰雪运动的影响带动到底有多大呢?近日,记者走访了丰台区两家冰雪场地,“冬奥会开幕后,冰场的人数增加了将近5倍。”丰台区南宫国际冰上运动中心相关负责人李维说。“冬奥的东风助力冰雪企业顺势腾飞。”太平桥室内冰场奥悦冰之宝总经理石磊说。
记者在冰之宝国际滑冰馆看到,不少小朋友在教练的带领下,有序地进行着冰球、花样滑冰等各类冰雪运动训练。今年六岁的诺诺就是冬奥会期间报名的小学员:“我喜欢滑冰,现在已经不用别人扶,可以自己滑了。”在姥爷的陪伴下诺诺开始了基础的冰上训练。“看了冬奥会,孩子拉着我们在家里比赛滑冰,与其在家里模拟游戏,不如带孩子直接来亲身感受,冰雪运动不仅仅有速度与热情,更需要坚持与毅力。”诺诺姥爷告诉记者。
“冬奥会前固定学员人数是800余人,短短一个月又增加了200多人,而且每天都有人过来询问报名事宜,可以说是空前的火爆。”石磊说,“冬奥不论是对于民众参与冰雪运动,还是冰雪企业的飞跃式发展都发挥了重大助推器的作用。”
冰之宝国际滑冰馆,冰场面积为1400平方米、滑冰面积为830平方米,集冰球、花样滑冰、短道速滑于一体,为广大冰雪运动爱好者提供了更加专业的冰上活动场地和专业的冰上运动培训。室内滑冰场不分季节、不分天气情况,一年四季都可以运动,尤其在夏天,冰场里的体感温度常年在10摄氏度左右,很适合带着孩子来锻炼。
“我叫李梓扬,我今年5岁了,我喜欢滑冰,我看了冬奥会上参加滑冰比赛的大哥哥大姐姐都好厉害,我想长大了像他们一样参加比赛,我也要争得冠军,为国家争光。”正在南宫国际冰上运动中心参加训练的李梓扬说。南宫国际冰上运动中心自2019年开放以来,上冰人数逐年递增,随着冬奥的临近以及举行,由原先每月800人次逐步增至每月2500多人次,冬奥会开幕后每月达到3700多人次,各类参加上冰人员总体增长近5倍。
南宫国际冰上运动中心相关负责人李维说:“参加冰雪活动的人员大部分以3至10岁的儿童为主,学生、教师、自由职业者、企事业单位等通过多种多样兴趣、体验、专业活动参加上冰活动的成人涵盖了各行各业,包含了冰球、花样滑冰、速滑、冰壶等多种专项。”
南宫国际冰上运动中心是北京市丰台区首家国际标准冰球馆。南宫国际冰上运动中心总经理穆小冬介绍,运动中心总面积约为5800平方米,由一个1800平方米国际标准冰球场、900平方米花样滑冰旋转跳跃练习场和3100平方米配套公共区域组成,可接待各种大型非专业赛事、冰球比赛、花样滑冰、速度滑冰等。
丰台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丰台区近年来努力开发冰雪场地资源,冰雪场地已有10家。自2015年以来,每年举办一届欢乐冰雪季,吸引了数百万群众参与其中。丰台区创新开展的“冰雪大篷车”进基层活动,用全新的模式把冰雪知识普及和体验冰雪活动送到群众身边。丰台区冰雪项目运动队现有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和冰壶等6个冬季项目,2017年底建队不到50人,至今已有注册运动员近500人。
“北京迎来了冰雪运动发展的‘黄金时期’。”北京市滑雪协会主席李晓鸣说。借着冬奥的“东风”,中国迎来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前实现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