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位于丰台区草桥东路的首农双创中心大厦。首农双创中心共分为两层,一层为首农物美帮扶超市,二层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主题教育展板,以及针对北京对口支援的7省90个县所打造的10个地区特色展馆组成,有西藏拉萨馆、新疆和田馆、青海玉树馆、内蒙古馆、河南馆、湖北馆、巴东馆、河北的张家口馆、保定馆和承德馆。
北京市消费帮扶双创中心(原“北京市消费扶贫双创中心”)成立于2019年1月,由北京市支援合作办(原“北京市扶贫支援办”)、北京市商务局牵头,首农食品集团会同北京市受援地区人民政府等相关单位共同建立。截至2021年末,双创中心已培育10家支援合作地区牵头企业,引入消费帮扶企业500余家,展销帮扶产品4000多种,建立了企业稳定持续的带贫益贫机制和质量保障体系。2021年带动全市消费帮扶销售额突破240亿元,累计带动脱贫人口近28万人。
“1+16+3+N”
为使帮扶企业得到发展、帮扶产品轻装上阵,由首农食品集团与物美集团合作在双创中心一层建成“首农物美帮扶超市”,通过补贴减免帮扶产品入驻手续费等方式降低受援地区乡村企业运营成本,超市内帮扶产品的种类、经营帮扶产品的面积均超过超市总体经营水平的50%,形成了“菜篮子+消费帮扶”模式。
乘坐电梯来到二层的展览中心,各具特色的地区特色展馆就一个接着一个地映入眼帘,每个展厅中琳琅满目的农副产品摆放得整整齐齐,大米、青稞、坚果、牛肉干、和田枣、花酿酒……顾客李女士高兴地说:“我经常来这里‘采购’牛肉干,家里小孩特别爱吃。这儿的农副产品都是从当地运输过来的,不仅风味地道,而且保证源头可靠,像这种食品类的买回家既好吃又放心。”
据悉,立足北京市超大型消费城市市场优势和各方要素优势,双创中心采用“1+16+3+N”的运营模式,即搭建1个展示展销体验推介平台,建设16区消费帮扶分中心,打造线下、线上、社会动员3种营销模式,引入N个市场资源要素品牌对接,打通受援地区农副产品生产、运输、包装、销售等全产业链条,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展示展销,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通过消费参与帮扶的同时,带动支援合作地区脱贫农户持续增收、上下游企业受益、消费者获得实惠、多方互利共赢。
“党建+”“金融+”“IP+”
记者了解到,双创中心不仅把党建与消费帮扶相结合,形成“党建+消费帮扶”模式,并且充分运用北京市金融优势,形成了“金融+消费帮扶”模式。一方面,通过制作党建活动展板、聆听主题党课、体验消费帮扶等方式,带领广大党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了解北京市扶贫支援工作的发展,引导党员干部采用“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的方式参与消费帮扶。另一方面,与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合作率先在全国推出了以消费扶贫为主题的信用卡——北京消费扶贫爱心卡,实行线上线下帮扶产品“200减100”“99减50”等满减活动,同时为北京市现有550万张“北京工会会员互助卡”开通消费帮扶属性,引导广大工会会员到双创中心采购。促进北京市民消费的同时,形成帮扶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黏性,从而带动受援地区乡村企业发展。
除此之外,双创中心开拓创新,打造了“和田玉枣+和田玉”等IP,购买助力包赠送和田玉盲盒,带动新疆和田地区农产品与工艺品融合营销,相互促进销售。
“比如新疆和田地区的扶贫产业,洛浦县‘和田鸭’,原本对接的餐饮企业因疫情停业,导致产品严重滞销。”双创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新疆和田指挥部、市扶贫支援办的大力推动与支持下,双创中心承担了1500吨‘和田鸭’的销售任务,并发挥首农食品集团副食品加工优势,把滞销产品做成烤鸭、酱鸭、盐水鸭等三种受消费者欢迎的品种,让‘和田鸭’摇身一变成为‘百味鸭’,大大提升了销量。”
与此同时,为了确保双创中心的食品质量安全,在二楼设立了食品检测中心,包含专业的检测仪器,对于入驻商家的帮扶产品进行全覆盖检验,每日场馆售卖的产品也会进行随机抽检,保障帮扶产品质量。
有一种情谊,跨越千里;有一种责任,砥砺前行。“双创中心的展销会365天永不落幕。”双创中心的工作人员这样对记者说,“就像助农工作消费帮扶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本报记者 唐琪 实习记者 张馨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