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有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3月20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忘初心 把艺术当作生命全部的评剧人—戴月琴
丰台区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 戴月琴

  戴月琴,历任中国评剧院院长助理、中国评剧院二团团长、青年团团长兼书记,北京市第九届、第十届政协委员, 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表演学会理事、丰台区文联副主席、丰台区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

  考入评剧最高殿堂

  提到戴月琴,让观众熟知的是她评剧演员的身份,而她给观众留下最深印象的莫过于她演的刘巧儿、张五可、小翠、杨三姐等人物。从扮演小翠起,戴月琴聪明伶俐、扮相清秀、心地善良、乐观向上的形象就在不少观众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时过境迁,50余年后,当有幸探访戴月琴时,发现她依然还是那个不忘初心的从艺人。

  1964年戴月琴14岁,从女八中考入了中国评剧院。中国评剧院是评剧最高殿堂,培养了一届届优秀人才。她的班主任是评剧大师、教育家喜彩莲,京剧名家徐廉和编剧导演舒克。授课老师有喜彩春、花小仙、张润石、刘英斌、李艺芬、陶明法、徐荣明等专家。戴月琴特别幸运,进剧院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爱戴的白玉霜先生,她教授戴月琴的第一段唱腔是《苦菜花》。 

  戴月琴珍惜每一寸时光,拼命地勤学苦练,每天早上5点准时起床,到阜成门护城河边喊嗓子。之后,回剧院练早功。随后,才吃早点。日复一日,风雨无阻。 

  1965年戴月琴首次与新凤霞老师同台演出《阮文追》,扮演剧中的阿蕾。由此,这个痴迷评剧的满族少女,在繁花似锦的舞台上,崭露头角。新凤霞老师看见戴月琴场场在幕边认真地看戏,很喜欢她。演出结束后,新凤霞老师和琴师徐文华先生给戴月琴吊嗓子,说唱腔;她们几乎天天坐末班车回家或者剧院集体宿舍。从那以后,“命运”就把她们紧紧地连在一起了。戴月琴和二位恩师建立起了既是师生又是母女的深厚感情。

  自幼喜欢评剧

  戴月琴1950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一个满族艺术之家,父亲戴剑秋是20世纪30年代颇有名气的电影明星,母亲梁树勤是昔日出色的化妆师。3岁那年,戴月琴随父母迁居北京。幼年的小月琴活泼俊俏,多才多艺,对评剧艺术情有独钟。天生一副金嗓子,能歌善舞,模仿力极强。她依稀记得,第一次接触评剧是在她6岁那年,母亲用小车推着她和弟弟去看露天电影《刘巧儿》,新凤霞表演的刘巧儿一下子就让她着了迷。她让妈妈帮她梳成巧儿姐姐那样的辫子,手里拿着小篮儿,学着唱“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街坊邻居看了她的表演,都夸她唱得好,活脱脱的一个小新凤霞。小月琴听了大家的夸奖,唱得更起劲了。她在小学的一次命题作文《我的理想》中这样写道:“长大后,我要做新凤霞那样的好演员。”

  拜名师习神韵

  1969年,戴月琴所在的二队从剧院搬到北昆办公,戴月琴和老师同住一间宿舍,这为戴月琴提供了关心照顾老师和向老师学习的机会。 

  1970年,戴月琴在“五七干校”时,和新凤霞老师分在一个组。戴月琴时时刻刻保护、照顾新凤霞老师,为她扎针灸、按摩。戴月琴在新凤霞老师一招一式的指点下,专心致志地学唱着传统和现代剧目的精彩唱段,领悟着老师那与众不同的气质神韵,感受着老师那举手投足表演程式的运用和对人物的刻画。 

  1978年中国评剧院重新推出《刘巧儿》,剧院党委会决定让戴月琴拜新凤霞老师学习新派艺术。而这一年,距离戴月琴幼年时的评剧梦想已过去了22年。拜师会上,老师和她都非常激动。由于戴月琴的气息有时控制不好,新凤霞老师便恳请沈湘先生教戴月琴科学发声,并请花月仙先生教授戴月琴学习评剧传统唱法。恩师的大度和情怀让戴月琴终生感恩铭记心底。

  尽心尽力 传承评剧传统文化

  2011年至今,戴月琴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任教,为评剧的文化传承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她的学生刚刚9岁就离开父母,到北戏来学习,戴月琴很心疼这些从外地来到北京求学的孩子,总是为他们买些水果、点心、营养品什么的,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那样打心眼儿里喜欢和呵护着他们。

  曾受教于中央音乐学院沈湘教授的戴月琴非常注重科学发声,她也将这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融入到教学中。即使是在吊嗓子的时候,戴月琴也跟学生强调“进入人物状态”的重要性,她说:“你就是这个人物,你现在就站在舞台上表演,形成习惯,把身段表演和内心情绪带进平时的演唱中。”

  几十年来,戴月琴坚持收徒授艺。戴月琴说:“传承戏曲文化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QQ和微信视频给天津、沈阳、石家庄、汉沽、宝坻等外地的学生授课。教她们学习评剧演唱艺术,不但要努力学习评剧艺术,还要勤奋学习文化课,加强自身修养。”

  评韵琴声 评剧就是我生命

  2015年统战部与北京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为戴月琴拍摄了少数民族代表人物的《京华人物》电影纪录片“评韵琴声”—戴月琴艺术生涯五十周年。 

  2015年10月北京市文联、北京市戏剧家协会、北京丰台区文联、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中国评剧院、唐山市文联承办组织了戴月琴从艺教学五十周年系列活动,在北京市文联大楼会议室举办了《戴月琴艺术五十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园博园丰台区文联艺术交流展厅举办了戴月琴从艺五十周年纪念书画展。 

  在中国评剧院、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大力支持下,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少儿剧场成功举办首场《师生演唱会》。戴月琴91周岁的恩师、著名画家李滨声和著名书法家81周岁的爱新觉罗啓骧也走上了舞台,与戴月琴及29名学生和再传弟子同台演出。戴月琴3个半小时的演唱会,剧场座无虚席。 

  这些年,戴月琴经常与学生们探讨人生哲理,如何演好戏,如何对待同行,怎样战胜自我,怎样才能做到德艺双馨。要求她们勤学苦练,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做演员一定要有真本领,有了真本领才能做好人民的演员,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他说。 

  从1964年至今,半个世纪了,回顾这53年走过的艺术人生之路,戴月琴一直怀着感恩之心,她感谢剧院、北戏、丰台区文联和各位领导、老师、同仁对她的无私支持、提携与帮助。 

  戴月琴说:“我的成长凝聚着他们的心血,他们的教诲使我终生受益,让我更加懂得了如何做人和演戏。我想把我知道的每一个细节都传授给孩子们,尽心尽力,为评剧艺术的传承踏踏实实地做点事。”“评剧就是我的生命,恩师们的言传身教我一直铭记心底。”

  ■文/吴京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丰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运行管理: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城治
   第04版:民生
   第05版:产经
   第06版:丰景
   第07版:有戏
   第08版:博雅禾丰
不忘初心 把艺术当作生命全部的评剧人—戴月琴
丰台报有戏07不忘初心 把艺术当作生命全部的评剧人—戴月琴 2023-03-20 2 2023年03月2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