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健康丰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4月14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首都市民卫生健康公约》 知识手册
文明用餐

  倡导公勺公筷,拒绝食用野味

  释义:分餐和使用公筷、公勺可以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提倡家庭成员固定餐具,使用公勺、公筷,有条件可以分餐。避免帮助孩子咀嚼食物、与孩子共用餐具等做法。接触和食用野生动物都会增加罹患疾病的风险,每个人都应保护野生动物,尊重自然,拒绝食用野味。

  筷子选购要求

  不可选购涂彩漆的筷子,因为涂料中的重金属铅及有机溶剂苯等物质有致癌性,会随筷子使用磨损而脱落,并随食物进入人体。塑料筷子的质感较脆,受热后容易变形、熔化,从而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骨筷质感好但容易变色,而且价格也比较昂贵。银质、不锈钢等金属筷子太重,手感不好,而且导热性强,进食过热食物容易烫伤嘴。竹筷、木筷无毒无害,非常环保。购买时尽量选择密度较高、纹理细致的竹筷、木筷。但由于材质原因,竹筷、木筷不容易清洗,会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应经常消毒。

  筷子的保存与更换

  彻底清洗干净

  用洗洁精仔细搓洗筷子,沥干水后,再放进筷子筒。筷子筒应该选择镂空、底部不积水的,并做到经常清洗、消毒。

  每周进行消毒

  将筷子放入沸水中煮半小时,晾晒干燥后放在筷子筒中,既消毒,又能有效、便捷地清除筷子上的霉菌。

  半年更换一次

  筷子用久了,表面就不再光滑,经常搓洗会使筷子变粗糙,出现许多细小的凹槽,非常容易残留细菌。

  重视筷子的卫生问题

  一双不干净的筷子上有几十万个细菌和病毒,很容易成为疾病的传播帮凶,那些通过消化道传播的疾病都可以借助筷子传播。

  甲肝、戊肝:长期和这些疾病患者共用杯子、碗筷等,病毒有可能通过唾液等传染给健康人。

  手足口病

  患儿的鼻、咽部分泌物和粪便中携带病毒。

  6岁以下儿童处于“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状态”,容易感染。

  伤寒病

  由感染伤寒杆菌引起。有些痊愈的患者,体内病毒没排清,仍具有传染性。

  幽门螺杆菌

  是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众多胃病的罪魁祸首。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患胃癌的危险性是不感染的2.7-12倍。感染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含有幽门螺杆菌,家中一人感染,其他人感染的风险增高。

  实行分餐制和使用公筷公勺的好处

  干净卫生,预防疾病:减少合餐时通过筷子引起的交叉感染,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

  减少浪费,文明餐饮:剩余菜品不被污染,在外就餐可以放心打包,回到家有利于保存,养成环保节约好习惯。

  注重营养,科学搭配:可以根据每个人的需求量进行菜品搭配,确保用餐者摄取食物的种类比较多。

  控制饮食,预防肥胖:分餐时有利于控制实际摄入量,避免面对一大桌美食很难控制饮食的欲望。

  正确使用公筷公勺

  公筷公勺的数量,可以按照“一菜一公筷;一汤一公勺”的原则或者菜品的数量进行摆放,公筷应放在筷架上。火锅或者需要在餐桌上做熟的菜品,要使用“生料专用公筷”,不能与其他公筷混用。

  用餐时,先用公筷公勺取菜(汤)放在自用餐具内,再用私筷私勺食用。公筷公勺使用后要立即放回原位,方便其他人使用。注意卫生,公筷公勺污损,要及时更换。

  使用公勺公筷取餐要适量,不可将多取的菜放回去。有条件的餐厅会为每位客人提供一双公筷、一双私筷,注意用餐时不要用混。

  在没推行公筷公勺的餐厅,可要求服务人员配备公筷公勺;或者自己带筷子和勺子,把餐馆的筷子和勺子当公筷公勺。

  居家用餐注意卫生

  固定餐具

  每个家庭成员有自己的碗、筷子、勺子和水杯,颜色和外形上可以区分。

  实行分餐

  把做好的饭菜直接分到家庭成员各自的碗、盘子里,大家只是坐在一起吃饭。

  公勺公筷

  不能分餐时,每个人使用自己的碗、筷子和勺子吃饭,在每个盛饭食物的盘子、盆、碗等容器上,放上公筷公勺,每个人用公筷公勺把食物夹取到自己的餐具里。

  儿童喂养

  鼓励儿童尽早独立进食。对不能独立进食的婴幼儿,严禁家长或监护人用嘴尝孩子的食物、帮孩子咀嚼食物、口对口喂孩子,严禁与孩子共用餐具。

  食用野味的四个误区

  误区一:档次高,有面子

  迄今为止,人类驯化和栽培的作物有约1500种,其中可供人食用的粮食作物有上百种;人类驯化和养殖的动物有几十种。这已经足够供应和满足人类对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矿物质)、维生素、水和纤维素等营养素的需求。

  人类依靠栽培植物、驯化动物来满足自身生存需求,是人类智慧和生产力提高的体现,更是文明的标志。

  有了作物和家畜后,人们可以抽出大量时间来进行文化、科学和其他生产活动,生产出更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一个社会和民族,越是远离野味,文明程度也越高。

  失去文明,谈不上有面子和有档次。

  误区二:原生态、纯绿色食品

  现在环境污染严重,多数野生动物不具备分解污染物的能力,污染物长期积存体内,人食用后极易导致慢性中毒。许多动物体内存在着内源性毒性物质,不经检验盲目食用也会对人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危害。野生动物与人类共患的疾病有100多种,如狂犬病、结核、甲肝等。现在饭店经营的野生动物大都没有经过卫生检疫,食客们在大饱口福时,很可能感染疾病。

  温馨提示:安全的食材应该是在生长环境良好、精心饲养和符合卫生检疫要求的多重保障下,走上餐桌供大家放心食用。

  误区三:味道鲜美、口感好

  野生动物跟养殖动物的口感确实存在差异。野生动物在野外为活下去疲于奔命,因此肌纤维发达,脂肪含量少,口感更筋道。养殖动物由于缺少一个让它们不停奔跑的环境,因此肌肉中脂肪含量会比野生动物高,口感也偏向细腻、柔软。

  到底哪种口感更好,取决于进食者的主观感受,很难说野生动物的口感就比养殖动物要好。

  误区四:营养价值高,大补

  人类驯化和养殖的动物的营养远比野味高得多。根据对家禽、家畜和几种野生动物的营养分析比较来看,它们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能量等主要指标上相差无几。熊掌脂肪丰富,其中含有较多的平滑肌和胶原蛋白,但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羊筋、牛筋、鸭掌、鸡腱、猪脚等食物中,也含有同样的成分,只不过它们的外形比熊掌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丰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运行管理: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综合
   第04版:城治
   第05版:民生
   第06版:丰景
   第07版:文化
   第08版:健康丰台
丰台区卫健委打通健康守护“最后一公里”
文明用餐
丰台报健康丰台08文明用餐 2023-04-14 2 2023年04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