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5月29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音乐世界里纵横驰骋
———记丰台区音乐家协会主席张宏光
丰台区音乐家协会主席 张宏光
张宏光在《手写的流年》音乐会现场。
张宏光做客《回声嘹亮》。

  张宏光,朝鲜族,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著名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家、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音乐研究院院长、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军人才,丰台区音乐家协会主席。长篇历史巨著《汉武大帝》《康熙王朝》等气势恢弘的主题音乐均出自张宏光的手笔。他创作了《精忠报国》《红旗飘扬》《向天再借五百年》等一批大气磅礴、气势恢弘的音乐作品,部分作品被国家军事博物馆非物质永久收藏。此外,由他编配的《春天的故事》《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两只蝴蝶》《窗外》等音乐作品家喻户晓。他还创作了《凤在江湖》《绝对权利》等丰富的电视电影音乐作品,参与制作了电影、电视剧《天下无贼》《京华烟云》《成吉思汗》《我爱我家》的音乐。

  有些人究其一生都在寻找归宿,有时是一片山水,有时是一尾笛声。人们在自性的修行中,接纳着悲欢离合浸润时光。

  古今,乐曲使人的身心得到释放,越来越多的人在追随心音共振的一首歌、一个人时获得了某种归宿感,那么创造这些灵魂艺曲的大师,他们的归宿又在哪里?

  张宏光出生在沈阳一个音乐世家,中国著名作曲家,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现任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多年来被音乐界尊称为“幕后音乐高手”。

  很多年前,我们的耳边是《阳光路上》《精忠报国》《向天再借五百年》《等待》《美人吟》……多年后,我们反反复复百听不厌,作曲旋律的经久不衰让我们对张老师的内心感到好奇,而他,则想探寻音乐世界里未曾到过的天地。

  马头琴拉出的千里寻音

  采访前的一个星期,我在北京收到了一件快递,里面是《易·狼城》专辑。此时的张老师和妻子正在内蒙古,我听了三首便决定启程。

  在我小时候,总听妈妈唱《精忠报国》,那是一首沸腾了一个时代的曲子。我一直在想,能驾驭得起这份感染力的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我在热切的盼望中焦急地等待着,在飞机上一遍遍去听张老师创作的歌曲,旋律带出了一个聆听者的岁月,回忆当年那些热播的电视剧,时光印证了一个音乐人的坚守,《汉武大帝》《康熙王朝》《孝庄秘史》《闯关东·中篇》《人间正道是沧桑》《情系北大荒》……

  压制着内心那份波涛汹涌走出舱门,透过廊桥的窗花,看到了藏在心底深处的海拉尔,再几步便冰天雪地,我的心里似火燃烧。

  此次内蒙古之行重中之重,便是走进著名作曲家张宏光的草原梦,感悟他在这片土地用哆啦咪勾勒出的音乐世界。

  车驰骋在伊敏河畔,眼中的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很多人对草原有着道不尽的感情,那份炙热在碧草蓝天上歌声悠扬,耳边的马头琴将我一下融化在天地间,我摸着专辑《易·狼城》的封面,心中是对张老师深深的敬仰。

  虽然采访行程紧张,但我还是等不到张老师回北京就迫不及待地追了过去,追随着草原歌者走近幕后作曲家张宏光,走进他的音乐人生。

  草原情,中国梦

  张宏光的妻子走到CD机旁放上了一张唱片,马头琴琴声悠扬,这是原生态大碟《易·狼城》,你若听进去《向天再借五百年》《精忠报国》这种恢弘大气、磅礴感很强的旋律,很难想象,将草原的情感用悲凉的马头琴、呼麦、长调等民族特色展现的狼城风云同样出自他的手笔,这种纵横的跨度证明在音乐的世界中他早已运筹帷幄。我不由得走近这张描述草原生活与美景的原生态专辑,是你引我来到这里,草原静谧的月夜,撩起了我心中的孤独,那音乐的柔情将我紧紧包裹又让我慢慢释怀,“天载其苍,地履其黄,千载之下,亘古苍狼”,张宏光,不愧奇才!

  我转身,张老师拿出了一张和牧民的合影,在他潜意识的记忆库,呼唤灵感的创造条件是走出去,他喜欢云南,喜欢内蒙古,曾深入草原大漠,足迹遍布十余个旗县,八年的时间积淀,成就了他草原音乐里的荡气回肠。音乐的语言是永生难忘的,这与大自然给予他的情感体验不无关系。

  张老师说,他爱草原,当他需要不断注入新的灵感的时候,就要来内蒙古,他对马头琴有着深深的眷恋。他想给祖国更多,这是他的中国梦。

  张宏光在2006年中国新郑炎黄文化旅游节期间担任拜祖大典的音乐创作及音乐总监后,在心中给自己绘制了一张蓝图,要把音乐的红旗插遍全国,祖国的大好河山留下了张宏光的脚印,那些脚印踩实了他的勤恳和执着,他说,“我是朝鲜族人,要为自己的民族写歌,写出最好的歌!”

  命运已在回眸中注定

  40多年前,沈阳军区杂技团的一段往事开启了张宏光的音乐人生。他回忆说,现在已成团长的一位战友当年编了一个模仿卓别林的节目,找了很多老作曲家,因为是小孩,未能获得他们的创作,他就找到张宏光:“宏光你帮帮我吧!”那时的张宏光只有15岁,初生牛犊不怕虎,仅在当时跟沈阳音乐学院的老师学了一些音乐技术,钢琴、合声……从严格意义上讲没有深入学习,看着战友左右犯难,张宏光说:“成吧,那我给你写!”战友喜出望外,把他关进办公室:“我相信,你一定能写出最棒的音乐!”就这样,磨了几天,虽然写得很痛苦,但凭着对音乐的执着,杂技音乐《卓别林》创作出来了, 在当时产生了不小的反响,帮战友渡过了难关,也为自己拉开了音乐生涯的序幕。

  音乐世家的熏陶让张宏光渐渐在这个领域崭露头角,20世纪80年代,一部印象派交响作品《空白》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大篇幅乐章,而那仅仅是身为学生的张宏光的一部习作。他回忆说,“那时候,父亲把我放到排练室,一待就是一天,每天耳濡目染”。说到这,他的眼中闪过了一丝对往事的眷恋,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小男孩坐在教室最后看着那些随音乐情不自禁摇摆的大人,接受着自然且最美好的熏陶,飘荡的音符哄着一个孩童从懵懂到成年,这样的优待对一个生来即为音乐的人来说是幸运的,就像在谈到哥哥张千一,张宏光说,“这么多年,每当回到沈阳老家,哥哥依旧会坐到钢琴前弹奏起《北方森林》”。这首曾获金奖的交响音画,穿越了流年,在往事的回望中,让他感慨万千,也正是哥哥当时总让他提意见,奠定了张宏光作曲的信心,家庭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民族乐队的融合,这些生活阅历锻造出了张宏光创作的真金白银。

  学习和阅历即是功力

  到底是什么造就了这样一位天才?张老师说:“学习是基础,三年音乐附中、五年音乐学院、八年的学习积淀了专业素养;另外就是经历,部队的团结友爱、领导的关怀照顾对他来说弥足珍贵。创作是感性的,这种感性不是说你高兴、你悲伤就能有一个很好的表现力,是需要时间来沉淀,而学习,不断地学习不会让你走弯路,两者缺一不可。”

  提到人生的贵人,张老师很感谢一位老师,1977年正好赶上脱军装上学考音乐附中,由于14岁当兵理论知识相对匮乏,文化课不及格,学科主任一看专业考得不错,就跟学校提“这个学生如果不进来,今年这个班没法办!”就这样他被破格录取了,从此进入了科班,开始了作曲专业道路的学习,是这位老师改变了他的命运。

  他说恩师帮助了他,他成长起来后,就帮助别人。他想用音乐表达爱,想让更多的年轻人真正懂得人生的大爱,在追求音乐的过程中,感悟自己,感动别人。

  天赋求之不得,自己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努力感受。

  人生的经历让这个豁达的北方汉子将人格魅力与独到的艺术见解相融合,在音乐世家与生俱来的天赋基础上,源于内心,融入他心的作曲、编曲功力更加深厚。或许,张宏光从来没有问过自己想要什么,但是,向前走,为了音乐向前走是他全部的理由。

  更好的“张宏光”永远在下一首。

  喜欢听《向天再借五百年》吗?他认为,明天的音乐会更好。当韩磊演唱这首歌红遍大江南北的时候,他还在埋头继续创作。在他心中,最好的作品永远是下一首。在不断突破自己、推陈出新的过程中,压力不言而喻,创作过程的焦虑激励着张宏光不断挖掘,不断进取。一首满意的作品,带来的不仅是一场听觉盛宴,更是社会意义层面的精神励志与灵魂归宿。随着年龄的增长,录制完一首满意的作品,张宏光已经对外在的荣誉淡然了,内求新颖独特是他永远不变的目标。

  瞬间即永恒

  人与作品反差越大,越能跳出感觉的局限,获得作品里的鲜明,艺术内在的呼唤让张宏光将万千情绪融入器乐之中,抓住生活每一个稍纵即逝的灵感。在张老师的心里,创作出耳目一新的音乐是他要到达的圣殿。站在音乐的世界,他既是众人的伯乐,帮助过很多人,成就过很多人,又是驰骋的千里马,笔耕不辍,给予了大家更多的听觉体验,打开了无数人的心灵,在词作家曲作家歌唱家一环扣一环的齐力创作下,跨越创新。所以很多时候,看到的张宏光,脑海里早已是千里之外,我们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但是分秒、丝毫都与音乐有关。有一次,他想到了一个旋律,没有及时记下来,懊悔得几夜没有睡着觉。后来,他的兜里常常有一支笔,灵感来了的时候再也跑不掉了,那是他最喜悦的时刻。

  一场盛宴背后的前世今生

  在问及音乐会《手写的流年》的渊源时,张老师把目光投向了妻子。

  他的妻子说,当时她提议给张宏光办一场音乐会,朋友们就准备起来了,当时暂定音乐会主题叫“向天再借五百年”,后来一张他手扶一米多高谱子的照片传到中央电视台策划李媛手里,她看着那堆成山的谱子突发奇想,改叫“手写的流年”!2018年7月28日晚,《手写的流年》张宏光经典作品音乐会在北京凯迪拉克中心成功举办。

  能静心创作离不开妻子的牺牲,为了他安心走遍大江南北,妻子辞去工作承担起了主内的重担,默默站在背后扫除他一切后顾之忧。由于艺术创作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和长时间的专注,女儿的生活和教育全靠妻子一人。朝鲜族有一句谚语,“聪明的鸟儿珍惜羽毛,聪明的人儿珍惜时间”。敬业,是深入骨子里的,每次与韩磊一起吃饭,席间的话语永远是围绕着创作,沉浸在每一个音符里。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几十年踏踏实实干事、沉下心来做音乐的结果。人生多感受,一个音乐人用自己的五味杂陈填满了音乐的世界,著名音乐评论家金兆军称张宏光为“中国流行音乐活字典”。

  在我们采访的过程中,张老师的手机数次响起,是为一首曲子的最终敲定。工作之中、工作之外,张宏光永远是与音乐在一起。

  与智者聊天永远是意犹未尽,回忆的点滴都是故事,故事里是那一代音乐人对梦想的诠释。窗外小年的鞭炮声把我们从记忆中拉回,我们都激动地站了起来,张老师作为一位心怀家国的作曲家,每一次创作都饱含着对时代的感悟,他用对梦想的坚守描绘着祖国发展的壮阔宏图,与时代同步,与世界同行。张老师说,年轻人有梦就要大胆去付出、去承担,摒除功利思想,真心做一个纯粹的人,扎根生活、潜心创作,用工匠精神,把对梦想的爱融入血液,融入时代,奉献祖国。

  在张宏光的音乐路上,永远没有停歇的脚步,而我将在内蒙古继续追随他的步伐感受他音乐世界里的大国情怀。音乐让我们相聚于此,相见恨晚,但每一个熟悉张老师作品的人,早在几十年前,就已如初见,他的音乐人生,激励了多少人的多少青春,我想,这大概是在用音乐修行吧。

  我们一起走进雪中,我仰望海拉尔的夜空,冰雪世界里我们头顶一片蓝天,追随同一个梦。我回头看着雪中的张老师,已经50多岁的张宏光依旧像一个大男孩,他为艺术活得太纯粹了,他的世界里只有音乐。雪飘落在我们的头上,临别前,他的妻子送给我一张用红色薄棉纸包好的唱片,她说,“希望你喜欢《水月空禅心》”。

  海拉尔的雪是浪漫的,伴着一种相聚的情怀,飘飘逸逸。

  远处,不知谁哼起了《孔子春秋》的主题曲:“仲尼昨天你在哪里,咋相信你来你去是天意……仲尼明天你要去哪里,人生一世你向谁吐露心机,寥落时间点滴真情意……时时抬头我仰望着你。”

  ■ 文/赵 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丰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运行管理: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城治
   第06版:健康
   第07版:人物
   第08版:安全
在音乐世界里纵横驰骋
丰台报人物07在音乐世界里纵横驰骋 2023-05-29 2 2023年05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