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记者 魏倩 通讯员 明宝 朱曦妍)“很久没看到河里有这么多鱼了。”居住在凉水河边的居民张大爷驻足在莲花池湖边,每日散步之时都会多看几眼水中嬉戏的鱼儿。近日,丰台区河流水生态环境治理成果发布,结果显示:丰台区水环境状况明显改善,2022年共捕获鱼类30种2487尾,新发现马口鱼、宽鳍鱲等4种清洁指示鱼类。马口鱼作为清洁水体的指示物种,其发现表明了丰台区河流水生态环境的清洁程度进一步改善;目前主要河湖水系的水生态环境质量处于良好状况;地表水质稳中向好,Ⅲ类及以上水占比由31%提高至38%,Ⅳ类水占比由46%提高至54%。尤其是2023年初至今,丰台区2个国家考核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100%,7个市级考核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为85.7%。
在丰台区“倍增追赶、合作发展”的过程中,区水务局坚持以“碧道”建设为抓手,以“绿城九法”为路径,本着“水务惠民、水务利民、水务为民”的原则,以市民对水务工作的新要求为落脚点,转变传统治水理念,主动作为,积极推进水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取供用排”涉水保障能力,稳步提高防洪排涝水平,加强我区水生态建设和水环境保护,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水景观体系,更好满足群众亲水近水需求。
一廊、五区、多景
出台“点靓凉水河”行动方案
11公里滨水景观、22公里无障碍滨水跑道、13.14公里“浪漫骑行”路径、5公里游船航线……2023年上半年,“点靓凉水河”行动规划设计方案(丰台区凉水河滨水空间改造与更新)初稿出炉,根据规划,凉水河丰台段将打造“一廊五区多景”的整体空间格局,形成“沿河奔跑、活力水街”的开放性城水界面。
凉水河开凿于隋代,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全长66公里,其中丰台区段长11公里,流经丽泽商务区、北京南站、首都商务新区等丰台重点发展区域。近年来,丰台区完成了凉水河丰台段干流清淤除臭、水下生态工程、干流污水截流等生态治理工程,并于2022年启动了“点靓凉水河”专项行动,力将凉水河打造成为景观带、文化带、休闲带、产业带,引领首都南部地区高质量城市更新和高质量发展,项目实施后将惠及沿河两岸40万市民群众。
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点靓凉水河”行动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工建设,先期启动南中轴段、石榴庄段示范段。建成后,将串联沿河市民活动场地和文化主题空间,形成水上街市、水上埠头等具有烟火气的城市活力开放空间。
强基础、补短板
推进河西地区水务建设
“咚、咚、咚……”密集的鼓点声中,一艘艘龙舟在水面掠过。6月18日,由区体育局、区水务局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丰台区“卢沟晓月”龙舟大赛在晓月湖公园成功举办,活动吸引了全区来自各行各业的18支代表队超200名选手参加。晓月湖于去年8月份正式挂牌成为“丰台区全民健身水上运动基地”,并举办了一系列水上运动体验活动,推进了丰台区水上运动普及和发展,也让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晓月湖位于卢沟桥地区的永定河上,卢沟桥横跨整个湖面。因为水资源匮乏,“卢沟晓月”的美景因为湖水干涸而消失20多年。近年来,丰台区持续推进永定河流域生态治理,按照“用生态的方法解决生态的问题”治理理念,推动实施河西片区水生态提升和小龙泉河(沟)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促使河西地区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针对河西地区水务工作发展滞后的现状,区水务局将继续“强基础、补短板、保民生”,加快推进河西地区水务建设。一是河湖水环境改善方面,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加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通过系统治理,提升河西地区的水生态质量。二是供水保障方面,在市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河西第三水厂今年7月底将通水,第二水厂正在开展前期工作,预计明年实现开工,困扰河西多年的水质差问题将彻底解决。同步推进郭公庄水厂1.5万吨管线建设,努力解决宛平地区水压低问题;同时,调配出长辛店水厂1万吨指标,为河西高质量发展预留供水空间。三是排水服务方面,区水务局协调北排集团,实施卢沟桥污水处理厂干线工程,困扰晓月苑地区20年的污水无下游问题将解决;与长辛店街道协作,强力推进京周路污水管线建设,项目预计11月份完工,河西地区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将大幅提升。
共治、共建、共享
探索落实河长制新模式
“水浅时可以在上面走,现在水深无法通过,请大家不要涉险!” 每逢周末,右安门凉水河畔,总会有一群身穿绿马甲、高举旗帜、认真巡视的小朋友,他们在家长带领下,一边捡拾矿泉水瓶、塑料袋等垃圾,一边提醒大家注意安全。据悉,他们都是当班河长爱家护水志愿服务队的小队员,在周六周日担负巡河护河任务。当班河长爱家护水志愿服务是丰台区落实河长制探索的一项新机制,是一种社会动员、群众参与的共治、共建、共享的河长制新模式。
近年来,丰台区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全区设立区、街镇和社区村三级河长体系,共有区级14人、街镇47人、社区村423人,各级河长巡河覆盖率达100%。按照“三查”“三清”“三治”“三管”的要求,强化行政执法与行政司法衔接,建立了“河长+警长+检长”联合执法长效机制,修订完善了丰台区河长制巡查、信息共享、信息报送等制度,加强日常巡河、问题管理、督查督办、信息共享与报送、综合考核等工作,形成河湖管理和保护的合力,极大提升了河长制工作的成效。
据介绍,今年以来,各级河长巡河1.9万人次、5.5万公里,解决了195起涉水问题;为马草河、旱河、丰草河三条河道补水720万方,有效满足群众亲水需求;开展“清管”行动,清理管线1200公里、排水设施7万处、杂物4.7万方;围绕《北京市节水条例》贯彻落实,加强节水、护水、爱水宣传,不断营造全民节水氛围;进一步规范涉水审批流程,加大水务违法行为执法,严格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工作开展,不断优化水务营商环境。
以一捧清水
助力倍增追赶
下一步,区水务局将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工作实践中践行“倍增追赶、合作发展”,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强化“人民至上”理念,扎实做好涉水“取供用排”系列服务,高度重视防洪防汛和接诉即办工作,努力把群众关注的涉水问题解决好。二是深化河长制工作落地,加强优美河湖建设,不断提升全区水环境质量,让丰台的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三是加大滨水空间开放,争取市级部门支持,与区体育局等部门合作,引入社会资本,盘活园博湖、宛平湖、晓月湖220万平米水面资源,发展我区滨水经济,为市民提供良好的亲水近水空间。四是拓宽思路,吸引社会资本,加快水务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涉水审批流程,加快丰台区绿水青山建设,为“倍增追赶、合作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