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社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丰台康复医院为患者提供高品质康复诊疗服务
患者在治疗师的陪同下做康复训练。原梓峰 摄
治疗师正在帮助因脑出血导致左侧偏瘫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原梓峰 摄

  提起丰台康复医院,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但是说起铁营医院,住在丰台东铁匠营、方庄一片儿的居民都非常熟悉。这是一家始建于1954年的丰台区直属二级医疗机构,在几十年的为民医疗服务中,积累了周边居民的良好口碑,“医生医术都很好,我们平时瞧病都去那儿,就是医院老了点儿、设施旧了点儿”是周边老百姓的一致评价。2021年9月该医院类别正式由综合改为康复专科,2022年3月医院名称正式变更为北京市丰台康复医院。以“大综合,强康复”为发展方向,打造集康复医疗、教育、科研、信息、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康复机构。文/记者 原梓峰 李娜 摄/原梓峰

  医事服务专业对患者“真的很好”

  走进医院的康复中心大楼,记者发现,与大楼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的“沧桑”外观相比,楼内各个诊区里医患之间的温馨互动让这里充满信心和希望。下午时分,楼内多是接受住院康复治疗的患者,大家的精神状态都很好,治疗技师们特别有耐心,就像对小孩子一样一点一点哄着患者跟着自己的指令进行康复训练。 

  在位于中心五层的康复大厅里,6位患者正在治疗师的陪护下进行康复训练。“刚来的时候我的左半身只能轻微动一点,没法自由活动,今天应该是来的第12天了,每天都在做康复训练,你看我现在左胳膊已经能抬过头顶了。”正在做抬脚训练的李国民阿姨边说边抬起胳膊。“我现在也能独立行走了,你看我给你走一下。”随后李阿姨在治疗师聂荣琨的陪伴下独立行走了20余米,脸上带着笑容,边走边自信地和记者讲述这段时间的训练过程。正在给李阿姨做康复的聂荣琨身穿康复师的单衣服装,坐在一个小凳子上反复喊着口号,引导李阿姨抬腿迈步,几个动作下来额头上出现了大量汗珠,“今天给李阿姨做的是抬脚训练,主要是练习腰部核心力量,经过反复练习恢复运动机能,在出院后能达到回归生活的目的。”聂荣琨向记者介绍道。 

  “好好好,放松,回来,好,成功,又得了20分!”康复治疗师乔晓果正在帮助因脑出血导致左侧偏瘫的何女士进行康复训练。她特别耐心地帮助何女士一次次把左手搭在一个干净的足球上,让她慢慢学着激发胳膊肘和手腕的力量控制左手不从球上掉下来,同时还逐个给何女士的手指按揉,让何女士尝试用手指去控制球。记者发现,何女士的手掌目前可以在足球上撑一会儿,她很配合乔老师的指令,也很欣喜自己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取得的小小进步。“之前是在一家比较有名气的康复中心做训练,但是不适应那边的治疗方式,训练了两个月没多大效果,我都快抑郁了,所以爸妈就考虑想换一家,这边离家近,光看表面的确不太光鲜,但是父母提前过来考察过,感觉治疗技术还有医生技师们都很好,所以就带我过来试了。”何女士对记者侃侃而谈:“没想到康复效果会这么明显,来这边两周不到,才刚上了八九次课,我的胳膊肘已经能伸直了。老师教得非常好,一步步教我怎么发力、怎么控制、怎样激活手指末梢神经,遇到个好老师很不容易,我现在每天都有进步,能看到康复的希望了!” 

  “啊……好,往下咽唾沫”“来读一下这些数字,读第一行就可以”。在位于501的吞咽-言语功能评测与治疗室,康复治疗中心主管技师朱文谦正在给70岁的陈阿姨做发音和吞咽功能训练。“我原来出不了声,说话跟糠萝卜似的,出不来脆音儿,说着说着就把后头的声儿给吞没了,而且以前吃馒头也会糊住嘴咽不下去。现在都好多了,说话有亮声了,也能吃馒头了。”陈阿姨说。朱文谦介绍,“陈阿姨曾经得过脑梗,初到医院时经过专业检查评估她发现陈阿姨的软腭(小舌头)上抬幅度不够,所以就用柠檬酸刺激了下,又练了练发音,第二天陈阿姨的情况好一点了,但是声音还是出不来,我发现是她的呼吸稍微差一点,所以又帮她做了腹式呼吸训练,目前吞咽和说话都有了很大进步”。“这老师温温柔柔的,她的这种治疗方法不扎针也不按摩也没有啥特殊的设备,我刚开始还真有点不信任,没想到治疗效果会这么好!”陈阿姨说。 

  丰台康复医院院长刘继霞介绍,作为目前丰台区唯一一家以康复为特色的直属医院,2018年丰台康复医院被定位为区级康复医疗中心。目前设有门急诊、康复临床、综合临床、康复治疗、医技等32个科室,综合临床包括内科、普外科、骨科、ICU、神经内科、口腔科等综合临床科室,康复临床包括神经康复、神经重症康复、骨与关节康复、心肺康复和老年康复等学科。综合康复治疗手段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认知治疗、物理因子治疗、心理治疗、中医治疗、营养治疗等,形成了“功能评估-康复治疗-效果评价”完备的康复诊疗流程,急性期救治与恢复期康复相结合、现代康复与传统康复相结合的模式。医院目前编制床位211张,年门诊量30余万人次,年出院3000余人。

  依托紧密型医联体机制提供全流程个性化诊疗服务

  2019年10月11日,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医联体成立一周年大会上,丰台康复医院成为“中康医联体”中第一家紧密型专科医联体试点单位,并签署框架协议,通过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合作等方面,全面提升康复服务能力,中康派驻全国知名康复专家恽晓萍作为专职执行副院长,同时派驻三位国家级康复专家分别作为神经康复学科、骨与关节康复学科、康复治疗学科带头人,直接参与相关科室的业务管理。派驻由“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组成的康复团队,全日制支持医院科室开展康复工作,打造全国领先的康复诊疗流程。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还帮助丰台康复医院成立了丰台区神经康复诊疗中心、丰台区骨与关节康复诊疗中心。此外,按照丰台康复医院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评估,按时选派康复专业专家来院指导,并接收丰台康复医院的康复医师、康复技师、康复护理人员进修学习。 

  同时,丰台康复医院还与北京天坛医院组建脑血管病专科医联体,建立脑血管病诊疗中心。作为丰台区东北片区医联体核心医院,和区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纵向紧密型康复专科“1+1+N”医联体,依托丰台区神经康复诊疗中心和丰台区骨与关节康复诊疗中心的建设,搭建远程管理平台,打造康复技术同质化、疾病康复分级化、双向转诊常规化、资源利用最大化为目标的区域康复医疗体系,探索出医务社工介入康复患者全周期管理服务模式,即“全周期管理+多学科联合干预+个性化服务”的“1+1+1”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医院-社区-居家”全流程、个性化的康复专业诊疗服务。 

  医院将丰台区康复人才培养为己任。2020年丰台康复医院负责实施丰台区卫健委“十百千”康复项目,培养区康复人才100人,聘请77位国家级专家授课220学时。多次举办国家级及区级学习班,并7次举办面向北京市及市外(内蒙古、山西、河北、河南等)“康复治疗沙龙”,有力支撑了丰台区康复体系建设,使大多数社区康复出现了从“无”到“有”,到逐渐正规的转变,努力做到康复质量同质化、上下转诊便利化、患者利益最大化的丰台区康复“1+1+N”康复模式。连续三年主办了“丰台区康复论坛”,邀请了全国知名康复专家,影响逐年扩大,得到了北京市政府和丰台区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在服务模式上,丰台康复医院的康复治疗中心整合了全院48名康复治疗师,服务神经康复、骨与关节康复、心肺康复、老年康复等各个学科,每个学科形成各自的康复服务team工作模式,以康复患者为中心,按照入院-住院-出院-出院后全周期开展管理服务,即以康复医师、康复护士、康复治疗师为核心,营养师、心理治疗师和医务社工“六位一体”多学科团队共同参与、相互协同,现代康复与传统康复相结合,融合中医、心理、营养为一体的整合康复医学模式,为康复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通过积极的康复措施,使患者的身体功能和精神情志尽量地恢复到原来健康状态,促进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深受辖区百姓欢迎。 

  “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明年我们还将启动丰台康复医院新院址装修工作,新院址的硬件设施会更加齐备,就医环境将大幅提升,届时也将会吸引更多知名医疗专家来到丰台,为辖区百姓提供更加高品质的康复诊疗服务。”院长刘继霞告诉记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丰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运行管理: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城治
   第04版:社会
   第05版:综合
   第06版:视觉
   第07版:书香
   第08版:关注
丰台康复医院为患者提供高品质康复诊疗服务
这家“老年食堂”开启小灶
收视预选
丰台报社会04丰台康复医院为患者提供高品质康复诊疗服务 2023-12-22 2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