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了生态环境领域“十大应用场景”,即深化“两山”转化新路径,打造品质丰台;树立“无废”园区新示范,打造明净丰台;推广“低噪”施工新方式,打造宁静丰台;推进“地下水—土壤”联动防治,打造合作丰台;创建“河湖”优美水生态,打造碧水丰台;构筑“生物”多样新格局,打造多样丰台;启动“河西”融合新发展,打造创新丰台;布局“大气”监管新技术,打造清新丰台;优选“小尺度”区域试点,打造低碳丰台;探索“碳普惠”减排机制,打造绿色丰台。
丰台区锚定绿色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创新成立“生态环保产业圈”,今年在去年吸纳的18家企业基础上,新纳19家企业入圈。
本报讯(通讯员 王子薇)6月5日,作为生态文化周重头戏之一的丰台区生态环保产业圈纳新活动,在航天三院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产业向‘新’ 赋能安全城市,生态向‘好’共享品质生活”为主题,发布了生态环境领域“十大应用场景”,新纳入生态环保圈企业19家。
向“新”求“质”
生态环保产业圈扩容
去年6月5日,丰台区锚定绿色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创新成立“生态环保产业圈”,首批吸纳中化环境、英视睿达、威立雅、晶澳太阳能等18家企业入圈,涵盖环境治理、低碳技术、大数据服务等生态环境服务领域,全力打造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新“地标”。一年来,丰台区持续锚定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前沿,将生态环保企业作为区委、区政府重点支持对象之一,这次吸引19家企业入圈,使生态环保圈企业总量倍增,将更好地携手同行,共同探索丰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共进的新路径。
中环丰清是一家以环境咨询、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和技术研发为主营业务的环境保护专业高新技术企业,作为首批丰台区“生态环保产业圈”成员企业,分享了入圈一年来,与区生态环境局合作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地下水研究中心的成功经验。“入圈一年来,我们成功完成了丰台国家级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将进一步推动区域环境保护政策和制度创新,推动‘地下水试验区’技术成果标准化,打造区域环境管理平台为国家信息平台样板。”中环丰清董事长穆彬表示,将持续深化与丰台区合作,形成丰台特色土壤、地下污染防控技术体系,努力打造研究、产业、教育宣传“同频共振”的综合性平台,共创环保产业新生态。
向“新”逐“绿”
“十大应用场景”打造“丰台样板”
丰台聚焦“安全城市、品质生活”,实施“三道”工程,推进“金角银边”,“南囿秋风”“卢沟晓月”风貌再现,国潮文化街区、生态科创新城落地生根,生态版图扩面、绿色发展扩容。在探索价值转化路径过程中,丰台区致力开发“十大应用场景”,打造生态环境保护的“丰台样板”。
活动现场,太平桥街道、和义街道、北宫镇代表根据“十大应用场景”,详细介绍了街镇重点功能区,现场向圈内企业发布需求以及拟开展的生态惠民场景。
太平桥街道提出,围绕改善空气质量这一核心目标,以污染源清单管控为抓手,以污染源治理、提升环境监管能力为主攻方向,依托科技赋能开展环保管家项目,全面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水平。和义街道明确主攻智慧环保项目,依托街道综合指挥平台,搭建空气质量全景展示平台,建立生态环境污染研判体系,设立监测预警派单处理机制,加快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场景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北宫镇计划构建一套数字精细化治理平台,通过对辖区内污染源企业的集中、统一、高效管理,实现由“属地管理”向“企业自治”的转变。众多环保企业看好“十大应用场景”,既有理念上的共鸣,又提出行动上的合作事项,志在携手推动美丽丰台建设。
向“新”求“变”
政企合作、企企合作蓄能未来
活动现场展出了生态环保产业圈企业的靓丽成果,新老朋友沟通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产业领域拓展到源头防控、清洁生产、循环利用、生态修复以及碳中和相关的领域。在现场交流中,大家的方向更明确,共识更鲜明。生态环保产业圈助推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联动、融合发展,抢占生态环保产业的“新赛道”。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节能铁汉星河(北京)生态环境有限公司成立近二十年,完成了600余个生态环境建设类项目,拥有中国华北地区规模最大、品质最高的苗木基地。该公司是本次新入圈企业,公司总经理石金一语道出了入圈企业的心声,他说:“未来,公司将立足原有业务,发挥传统优势,积极拓展思路,期盼能与丰台生态环保圈的兄弟企业们加强沟通联络、谋求合作共赢,形成环保产业强链条,携手把环境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共同为丰台区的碧水蓝天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