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十一届区政协三次全会以来,区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领会中央和市、区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区委确定的服务首都功能、产城融合发展、环境安全友好、人民幸福安康的目标要求,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工作的质量。特别是充分运用提案这一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紧紧围绕产城融合、城市文化、生态文明、都市农业、基层治理、招才引智等重点工作,深入调研共话发展,聚智建言共谋未来。三次全会以来,共提出各类提案279件,立案253件(其中党派、团体11件,界别6件,委员236件)。提案的字里行间都凝聚了区政协各参加单位和政协委员们的心血和汗水,展现了参政议政的热情和使命担当,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为推动丰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我们刊载部分提案,以期同各界别群众一道建言献策共话发展。
建立健全“城市更新+产业焕新”机制
丰台区产业城市更新需要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其中底数情况需要进一步明晰,大量老旧厂房、闲置低效产业园区未建立符合更新改造要求的产业台账。部门协同能力有待加强,部门间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协同开展工作。部门对社会参与指引力量需要加强,区级城市更新政策体系不健全,相关部门没有针对具体更新工作的指引要求,社会参与职责权利不明确,相关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产业更新片区统筹力度要进一步加强,企业独立更新现象突出,对城市功能定位、街区划定、空间底线约束、周边环境影响等无法统筹考虑,难以进行厂房、园区与周边环境一体化城市设计,难以达到街区整体功能优化、环境品质提升和周边存量资源提质增效。
建议:
城市更新的本质是通过产业重塑和功能再造创造更高价值,只有产业实现迭代和升级,才能实现提升人居环境、生活质量和产业经济稳步发展的城市更新目标。
(一)尽快详细摸排,实现底数清、数据明。为清晰掌握城市产业更新基础数据,建议加强数据统计,开展走访摸排,健全产业台账。同时建立城市更新数据管理和信息共享平台,整合信息,实现跨部门数据互通共享。
(二)强化组织领导,统筹推进部门协作。丰台区已参照市城市更新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相应机制协同各部门推进工作,建议在此基础上,成立城市更新与产业焕新工作领导小组或专班,完善部门协调机制,加强部门信息共享和沟通交流,建立丰台区产业更新指标评估体系及工作指引,统筹推进更新工作进展。
(三)坚持规划引领,统筹片区更新。根据产业更新台账,结合中心城区、主要商圈等城市更新规划内容,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开展片区更新。通过整合片区各类资源要素,统筹空间、利益、实施,打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模式,统筹解决更新中遇到的政策层面、实践层面、多方参与等多种问题,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实现更新一片、盘活一片、精彩一片。同时,建议与市属国企建立同盟,统筹金隅、首开、首农等市属国企土地资源和利用计划,将区级计划融入市级计划。通过市属国企更新园区内部,区级层面更新外部附属设施的形式,盘活一批老旧厂房及厂房周边经济。
(四)搭建城市更新服务平台,做好信息服务。对于已完成产业更新的园区或有意愿更新的园区,通过牵头搭建服务平台,提供产业信息服务,帮助园区优选头部企业和服务伙伴,助力园区培养孵化一批文化科技“独角兽”企业,最终形成“空间孵化内容、内容依托产业”的产业发展整体生态。
(五)打造亮点试点项目,探索产业更新方向。一是试点新型融资渠道,对有优势的项目,除传统的专项资金补助、银行贷款、公开市场专项债发行等融资手段外,配套财政政策、税收优惠以充分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实现存量资产到丰台激活和运营的良性循环。二是打造区域特色,产业是城市更新的核心内容,在结合城市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来再造城市空间的过程中,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是其中的重要抓手。建议继续深挖丰台区历史文化、科技创新内容,打造“文化+科技”融合试点片区,探索丰台区城市更新之路。(民革丰台区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