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自谦)今天是第37个国际禁毒日,6月是全民禁毒宣传月。近日,玉泉营街道联合区禁毒办、区妇联、北京市天康戒毒所等单位,以“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为主题,开展“全民禁毒宣传月”系列宣传活动。
禁毒民警现身说法
居民同上禁毒课
禁毒讲座上,来自北京市天康戒毒所的禁毒民警介绍了医源性成瘾的概念。目前市面上的很多麻醉品、精神类药物以及某些感冒药中含有使人形成瘾癖的成分,如果不遵医嘱滥用药物,就非常容易药物成瘾,危害身心健康。
除了讲解滥用药物的危害,民警还通过将虞美人误认成罂粟并报警的故事,详细讲解罂粟、虞美人、冰岛罂粟三种植物的区别,帮助居民在生活中更好地识别毒品原植物。同时,结合强戒所中吸食合成大麻素戒毒人员的真实案例,讲述新精神活性物质的高度成瘾性:“吸完第一口,可能第二口就开始上瘾了。”
参加活动的居民深受触动,表示不仅对毒品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防毒意识和能力。
禁毒辅导员进校园
护航青春不“毒”行
本次活动中,玉泉营街道向区禁毒办及北京市天康戒毒所的两位民警颁发“玉泉营街道校外禁毒辅导员”聘书。
近年来,被称为第三代毒品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类毒品以其隐蔽性和高危害性著称,它们常被不法分子伪装成各种日常用品或食品,如可乐、小熊饼干、巧克力等,迷惑青少年。活动现场,禁毒民警也带来了常见毒品仿真样品,帮助大家识破新型毒品的伪装,加强防范。“有许多新型毒品伪装成奶茶、跳跳糖、巧克力、糕点等。平时在公共场合,我们要提高警惕,拒绝陌生人的食物及诱导。” 黄土岗中学的郑子芃同学说道。
区禁毒办禁毒大队民警蒋海涛是玉泉营街道两位校外禁毒辅导员之一,他认为,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心理发育时期,好奇心重,容易受到精麻药品滥用的不良影响。
“比如说‘上头电子烟’,青少年有时为了好玩吸上一口,没准儿里面就会有精麻药品类物质,很难防范。”蒋海涛表示,接下来将定期到学校进行宣讲,让青少年能够识毒、防毒、拒毒,有效保护自己。
基层禁毒 行而不辍
“我们将辖区所有的学校、社区以及主要单位都纳入到了‘禁毒志愿者之家’,希望大家一起进行禁毒宣传,向毒品宣战!”活动现场,玉泉营街道相关负责人宣布成立“禁毒志愿者之家”,希望集合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力量,更好地进行禁毒宣传工作。
据了解,近年来玉泉营街道一直将禁毒工作作为街道一项重要工作来开展,2023年11月,街道被北京市政法委等部门联合表彰为“首都禁毒先进单位”。
作为“禁毒宣传月”的启动仪式,本次活动也开启了玉泉营街道一系列禁毒宣传活动。街道将结合“六进”(进机关、进学校、进医院、进企业、进商超、进社区),增加宣传覆盖面,提升群众知晓率,共同筑起坚不可摧的拒毒防毒钢铁长城。
知识多一点
我国法律规定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毒品原植物,即用来提炼、加工成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吗啡、可卡因等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植物)、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的泛滥不仅对吸毒者本人,对其家庭、社会都会产生极大危害。对自身而言,吸食毒品会导致吸毒者出现运动失调、妄想、定向障碍等症状。对家庭而言,吸毒的费用是个“无底洞”,很多吸毒者为满足毒瘾不惜遗弃老人、出卖子女。对社会而言,吸毒和犯罪是一对孪生兄弟。吸毒者在耗尽个人和家庭钱财后,往往会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