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郑鑫 蔡睿)近日,位于丰台云岗街道的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自主研发的120kg/s级蒸汽发生器连续多次通过多种工况考核试验,标志着百公斤级大流量蒸汽发生器产品迭代升级成功。
据悉,该型蒸汽发生器是该所自主研制的同类产品中流量最大的一款,全工况下流量达120kg/s,其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燃烧效率高、可靠性高和工况适应广等优势,极大地拓展了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蒸汽发生器产品型谱,为重大工程项目争取和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
打造“1+3”创新阵地
构建多主体矩阵式创新体系 提升整体效能
蒸汽发生器作为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先进代表性产品之一,一直是所内重点研究方向,自2007年起开展探索研制,始终坚持自主设计、创新应用的原则,历时两年研制成功第一代50kg/s级蒸汽发生器,至今已稳定工作超过30余万秒,展示了出色的性能和高可靠性,为我国重大工程项目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满足未来新型试验台的需求,该所持续深耕蒸汽发生器研制技术,矢志以“1”个基本构型为中心,以不同任务需求为牵引,以前沿的技术和创新理念精心打造出“3”种不同型号新一代蒸汽发生器产品。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充分发挥组织优势、能力优势、技术优势,加强“顶层设计”,以推进创新驱动为途径、以精细化管理为依托,逐步建立涵盖产品模块、技术管理、研发标准、流程管理的创新机制,重点打造以智能加工中心、研发仿真平台、自动化测控系统为基础,以演示验证试验台为主阵地的融通创新链,整合各类资源,构建多主体的矩阵式融合发展创新体系,实现了产品价值和研制效率跨越式发展。
培育“赋能型”高效团队
厚植创新文化和承载能力 催生创新动能
项目伊始,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迅速集结了一支由经验丰富的资深技术人员和锐意进取的研发人员组成的精英团队,通过一次次“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就现行工作中遇到的典型问题进行技术交流对接、前沿技术趋势探讨、知识开放共享,发挥大纵深、跨学科互补优势和深度融合优势,促进个人能力发挥最大化,培育敢于试错突破、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此外,该所还加大自主研发投入力度,建立了多层次精准激励机制,鼓励技术人员多出成果、快出成果,为持续开展自主创新创势聚力。研制团队充分继承已有成熟技术,以目标为导向,主动创新,深挖技术细节,吃透关键环节,对蒸汽发生器存在的技术瓶颈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围绕技术创“深”、产品创“精”,团队在研发时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生产中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调试期攻坚克难,从根源上实现蒸汽发生器性能与品质的大幅提升,一次次突破技术难关,成功摘下多项系统工程建设任务的胜利果实。
推动“卡脖子”技术攻关
借力数字化设计和试验手段 挖掘创新潜能
该型蒸汽发生器的研发难度较大,针对热防护、力热耦合等诸多挑战,团队不断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深化运用“数字世界多轮迭代,物理世界一次成功”的研制新模式,通过数字化设计、复杂工艺过程流体仿真、分析及验证,采用全新的组织燃烧技术和构型设计,有效解决大流量热防护难题。团队还自主研发大流量软启动技术和全新点火时序,大幅降低了启动压力峰和振动,并成功攻克高可靠性点火技术,实现蒸汽发生器大流量平稳启动可靠运行。试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也日益智能化、数字化,精心研发的智能测控系统,能够实时精准地远程监测设备的各项运行参数。依托较为系统和完备的历史数据库,对异常状况发出警报并果断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同时采用冗余设计和高质量的零部件,进一步增强设备恶劣工况下持续运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