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元培)长城内外,山川遥隔阻不断情谊的交融;大河上下,地域殊异挡不住合作的步伐。在支援合作的征程中,文化作为一座横跨千里的桥梁,连接起两地深厚情谊。作为首都北京重要城区,丰台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文化交流使者,积极搭建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的交流平台,不断增进与合作地区的发展共识,践行团结亲和美好愿景,在支援合作的长卷上绘制出浓墨重彩的篇章。
京蒙携手研学路
绘就文化同心圆
“扎赉特旗拥有独特的生活方式,游牧、渔猎、农耕……这里四季分明,景致各异。冬天可以带领孩子们到山谷秘境,进行雪地徒步和冰钓;夏季大家一起溯溪,观察岸边的花鸟鱼虫……在这里根据季节的不同,可以开展不同主题的特色户外研学活动。”北京市斯玛特教育集团(以下简称“斯玛特”)创始人武志说。2024年,在丰台区发展改革委的支持下,斯玛特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与扎赉特旗携手盘活存量资产,开发研学基地,共同打造高品质研学合作项目。截至目前,斯玛特已经在扎赉特旗举办了8期研学活动,促进京蒙两地教育文化交流和教育领域的协作发展。
2024年以来,斯玛特先后十余次深入扎赉特旗多个地区,对研学项目线路及内容进行全面深入考察,成功打造了扎赉特旗春、夏、秋、冬特色研学线路。2024年6月1日,来自北京第五实验学校的35名师生组成的首批“京蒙协作小使者”研学团队抵达扎赉特旗,与扎赉特旗音德尔第三中学和第四中学的学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开启了一场以“体悟农耕之乐 畅享自然之趣”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在这里,同学们通过五天四夜的研学之旅,体验了种水稻、制作奶食品、神山徒步、探索金长城等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蒙古族文化的了解。在最后一天的欢送会上,来自丰台和扎赉特旗的同学们一起表演舞蹈,当地的同学手持马头琴耐心地传授技巧,悠扬的琴声在会场中回荡,诉说着两地同学间不舍的情谊。
与此同时,斯玛特还成立了研学专项基金、兴安盟研学线路等,致力于让更多学生深入接触自然科学、人文历史等,也让偏远地区的学生不再受限于一方天地,拥有了走出家乡、拥抱多元知识的宝贵机会。“研学活动可以让学生们亲身感受扎赉特旗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民俗文化,了解到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和生活方式,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体验扎赉特旗的非遗民俗文化,使学生们深入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传承。”武志说道。
“丰治”联动 共谱帮扶新蓝图
悠扬弦乐悠悠奏响,仿若潺潺溪流蜿蜒而下,细腻诉说着可可西里的静谧深邃;舞台上,舞者身着宽大绚丽的五彩藏袍,伴随着乐声,舞者手臂轻抬,宽大的长袖随之悠悠飘动,如风中经幡轻柔飞舞……在丰台区与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对口支援工作的大背景下,首届“五气连枝 丰治相和”群众文艺汇演暨治多县消费帮扶产品展览活动成功举办。区支援合作办牵头,在丰台区文化馆设主会场,王佐镇、五里店街道及长辛店镇等地设分会场,来自丰台区和治多县的文艺工作者们齐聚一堂,展现两地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能够来到丰台演出我非常激动,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祖国的繁荣与发展,让我内心充满了身为中华儿女的自豪与骄傲。”来自治多县的文艺工作者说道。
为持续擦亮“首望三江源”文化品牌,除了文艺表演外,活动现场还设置了治多县消费帮扶产品展览展示区。以牦牛肉、青稞为代表的农产品琳琅满目,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观和选购。独特的地域文化赋予了工艺产品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当地人民将饱含民族特色的元素,巧妙融入各类日常用品之中。皮包上绣有寓意吉祥的精美图腾,每一处细节都诉说着古老的传说;香囊散发着悠悠药香,布料上印染的民族图案精致细腻,仿佛能让人嗅到历史的芬芳;笔记本封面则以传统手工绘制的图案装饰,线条流畅,色彩鲜明,展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情。此外,还有造型各异的民族特色玩偶,将民族文化生动有趣地呈现出来。“治多县地广人稀,主要以畜牧业为主,经济基础较薄弱。通过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不仅展示了治多县的丰富资源和独特文化,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增收致富的新途径,为治多县的乡村振兴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守护三江源,将生态保护的种子播撒到每个人的心中。”治多县副县长卢华德感慨地说道。
从“蒙味”到“丰景”
京蒙帮扶实现新跨越
内蒙古“粮仓”“肉库”“奶罐”、热气腾腾的羊肉串、民族特色各种文创……“京彩灯会 蒙味袭来”消费帮扶主题日活动在北京园博园呼和浩特园举办。另一边的舞台上,马头琴低吟,似诉说着草原的悠悠往事;手鼓敲响,明快节奏如骏马奔腾……来自扎赉特旗的乌兰牧骑身着绚丽多彩的蒙古族服饰,他们扬鞭跃马、弯弓射雕的舞蹈动作,尽显草原儿女的豪迈。
会场内,琳琅满目地展示着来自内蒙古12个盟市的320个品类特色农畜产品,色泽金黄的玉米、颗粒饱满的大米,散发着香甜的气息,引得游客们俯身细瞧。散发着诱人香气的牛肉干、滋滋冒油的羊肉串,以及奶香馥郁的奶酪,更是让游客们挪不开脚步。现场还有绵羊油和迷你马头琴等文创产品,琴身雕刻细腻,琴弦轻轻一拨,发出清脆声响。“‘京彩灯会’为京蒙两地的文化交流搭建了新的平台,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解和体验内蒙古特色产品的途径,进一步推进京蒙两地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丰台区第七批京蒙协作挂职干部杨朔说道。
不仅如此,杨朔围绕扎赉特旗的水稻特色产业,不断强化稻米全产业链。在他的推动下,扎赉特旗引进覆膜插秧新技术,插秧210亩,每亩预计可增收2000余元,同时通过订单、务工带动农户增收。2023年,丰台区花乡农科公司与扎赉特旗蒙源公司合资组建了扎赉特旗丰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了“丰特大米”品牌,构建“优质种源、标准化种植、收储加工、品牌营销”为一体的优质大米全产业链闭环模式。成功打造了“丰·来”生态稻园品牌,建立乡村振兴直播间,通过线上线下实景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宣传销售扎赉特旗农副产品。
通过京蒙协作的不断走深走实,丰台区人才、医疗、教育、科技资源,源源不断地向扎赉特旗流动。2022年7月,丰台医院选派5名专家组成医疗帮扶队,“组团式”帮扶扎赉特旗人民医院,把先进的诊疗技术和管理理念“移栽”到了扎赉特旗。至此,扎赉特旗人民医院新开设了呼吸科、中医康复科、介入科和急症监护病房,实施十余项新项目,填补扎赉特旗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术这一空白,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在教育方面,扎赉特旗音德尔三中与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北京十二中、北京钱学森中学等帮扶机构多次进行线上线下交流,先后派出26位干部教师到北京十二中交流跟岗,邀请北京十二中各学科特级教师、教研组长10人来校指导,为教学全程把脉。“组团式”帮扶为扎赉特旗教育注入了先进的人才培养体系和管理模式,使其教育体系持续焕发强劲活力。“京蒙帮扶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我们积极推动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把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带到扎赉特旗,助力当地产业蓬勃发展,实现互利共赢。京蒙两地携手共进,奔向更美好的未来。”杨朔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