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姓名:赵智力
年龄:38岁
绝招:能耍出“金龙盘柱”“云里翻”“纺线大戏水”等飞叉花样
本报讯(特约记者 褚英硕)每天,从太平桥街道丽新嘉园西区东南角的活动场都会传出一阵清脆的“叮叮”声。只见一位中年男子身姿矫健,手中的飞叉在他的操控下上下翻飞,虎虎生风,引得路人纷纷驻足围观。这位男子正是新善吉庆开路老会的传人赵智力。
新善吉庆开路老会成立于1946年,是现今北京较有代表性的一档开路会。每逢有庙会,飞叉总排在各会之首,担任“开路”的任务,所以又被称作开路飞叉。
赵智力的一招一式令人拍手叫绝。只见他左手侧推,约1.5米长的飞叉宛如一条灵动的马鞭,围着他的胳膊绕了两圈,紧接着在他双臂有力的振翻下,飞叉又似一条长蛇缠身绕颈,上下翻飞。一时间,叉影重重,叉头细脖处的小镲叮叮作响。突然,赵智力一脚踢出,飞叉“嗖”地飞向半空,随后又急速下落……一把刚硬的飞叉到了赵智力的手中,却变得无比顺从。
越是精彩好看的招式,练起来危险系数越高,训练难度也越大。受伤对于赵智力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我12岁时第一次练叉,胳膊就红了,再练两天就成了黑紫色,胳膊一黑就是一个多月。”
赵智力的这身绝活儿,都是姥爷姜桂海手把手传授的。姜桂海是开路老会武场的第一代传承人,他一直希望在孙辈中挑选几人传承飞叉技艺,最终只有赵智力通过了他的考验,并坚持了下来。
如今,学飞叉已有26载的赵智力,已能熟练掌握40多招飞叉动作,是开路老会年轻一代中飞叉技术最为精湛的人。现在,这份技艺也正在传承给下一代——赵智力8岁的儿子赵洪源和外甥郭宇杭已经能跟着开路老会去妙峰山、八大处等各地庙会参加表演。
“人就应该像一把上好的飞叉一样,有铮铮铁骨的硬气,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有面对挑战的气魄,有超越自我的力量和决心。我们所传承的不仅仅是技艺,更重要的是一种属于中华民族骨子里的坚韧。”赵智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