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娜 通讯员 杨悦)4月19日上午,以“厚植科普沃土 探索未来之门”为主题的科普嘉年华开幕式在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实验学校举行。活动现场集科技展示、教育研讨、创新实践于一体,不仅有机器人社团活动和生物实验课等课程展示,还有无人机足球、脑机赛车、机器狗、虚拟场景体验、机器人对弈等十多种科普项目体验,为同学们和周边社区居民打造了一场品类丰富的科普盛宴。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丰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丰台区教育委员会、丰台区人民政府西罗园街道办事处主办,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实验学校、丰台区教委创新人才发展中心承办。
“博·约计划”聘请多元导师团队
开幕式现场举办了该校第四批次“博·约计划”导师聘任仪式。六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接受了学校的聘书,他们分别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信息技术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张忠华,将指导学生探索信息技术的前沿应用;国防大学军事专家王虎,将带来国家安全与科技发展的专题讲座;央博数字博物馆副总编张筱曼,将指导学生感受数字艺术的魅力;中国书协理事贾起家,将带领学生探索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北京融和医学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冯春梅,将引领学生打开生命科学的大门;中关村科促会科技教育专委会主任郑彦良,将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实践。
机器人社团显身手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嘉宾与师生、家长、社区居民及周边学校代表共同畅游科技展区。
学校的机器人教室里,三、四、五年级的小学生们正在进行WRC小机器人比赛的备赛。他们需要通过图形化编程操作让小机器人完成巡线和“采矿”任务,还要将不同种类的“矿石”放入不同的区域。“这种‘太空采矿’的机器人游戏寓教于乐,小学生们很喜欢。”机器人社团辅导教师许颖告诉记者。
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们则在准备VEX⁃IQ技能挑战赛的赛前训练,机器人准确投球数量多的一方获胜。“这个赛季持续一年时间,孩子们会不断调整机器人的设计和配置,前期要进行结构设计和搭建,需要机械传动、电学等多方面的知识,然后是图形化编程,最后是操作层面和组队参赛,考量的是孩子们的信息化综合素养。”机器人社团另一位辅导教师郑术元介绍道。
沉浸式科普体验区
从跨学科创新成果的智慧碰撞到实验室微观世界的奇妙探索,从宇宙开发的思辨交锋到生活化科技装置的趣味互动,十余个展区以“体验+创造”模式点燃全龄参与热情。专家驻足点评学生提案,家长与居民动手尝试蓝晒实验,周边学子在创客工坊中协作设计,学生讲解员分享项目理念……活动现场不仅是科技教育的全景舞台,更以开放姿态搭建起“学术—社会—未来”的对话桥梁。
通过骑单车发电驱动机器制作棉花糖、专注大脑意念控制赛车、操控无人机足球、VR体验高山滑雪、和机器人下象棋下五子棋……学校操场上的体验区内,十几个科普体验项目令孩子们兴奋不已,现场还有高年级的学生专门给前来学习体验的小朋友们讲解科普知识。“刚刚体验了意念赛车项目,感觉现在科技发展更新的速度好快。通过体验多个项目,我也对AI等科学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十八中实验学校初一的赵明泽同学说。
丰台区教委创新人才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满足了十八中实验学校的孩子们对科普活动的热烈需求,同时辐射到周边学校和社区居民都可以来现场参与体验。希望通过科普互动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学校教育教学结合起来,不断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助力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
“为提升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学校目前开设了航模社团、机器人社团等多个科技类社团,也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提升了孩子们的科学素养,激发了他们学习科学的热情。”十八中实验学校德育主任殷雷告诉记者,“未来,学校将继续以‘厚植科普沃土’为基,携手多元力量,培育更多心怀热望、脚踏实地的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