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4月25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灵山基地被授予“科普研学专项基金科普基地”

  本报讯(记者 赵智和 通讯员 祖歌)日前,记者从千灵山自然探索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基地”)项目推介会上了解到,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授予基地“科普研学专项基金科普基地”,基地荣获丰台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资源单位。天津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与基地共建“洞穴探索实践基地”和“绳索技术实训基地”,双方将联合开发京津冀区域户外探险课程体系。 

  “基地以千灵山亿万年地质遗迹与生态资源为根基,依托千灵山景区独特的自然生态,构建以户外运动产业为核心、自然教育体系为灵魂的复合型实践基地。”会上,基地负责人李楠说,要通过“培训+研学+拓展+竞技”四维赋能模式,打造“户外探索动能”与“自然生态教育势能”双核驱动的自然探索标杆项目。 

  记者了解到,基地位于王佐镇千灵山景区,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作为一个“寓教于游、寓教于学、寓教于自然”的综合性自然教育实践平台,基地依托景区自然景观、历史人文遗址以及天然溶洞等地质结构,全方位融合地质科学、生态保护与户外探索等跨学科资源,构建起完整且系统的自然教育课程体系。 

  记者在现场看到,基地的古生物化石馆分为化石珍品展示区、化石发掘体验区和化石模型制作体验区。目前,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科普研学专项基金为古生物化石馆提供300余件化石真品以及50余件化石标本模型,更有国内首次展出的两架翼展1.5米的魔鬼翼龙模型和一架翼展12米的风神翼龙模型。 

  “通过化石真品展示,可以直观感受地球生命演化的悠久历史;在化石发掘体验区,使用专用工具挖掘埋藏的化石,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在化石模型制作体验区则可以亲手制作化石模型,加深对古生物形态和结构的理解。”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科普研学专项基金主任张云鹏告诉记者。 

  作为基地的核心功能区,户外拓展营地通过“自然景观基底+专业化设施+全龄化场景”的三维构建,既保留了山体原生态地貌特征,又实现了科普教育、户外体验、休闲住宿的功能融合。 

  “千灵山南麓地质结构为海洋沉积,山势陡峭,石灰岩裸露,由于亿万年的雨水冲刷和侵蚀,形成了许多石灰岩溶洞。在地心探索洞穴内开设‘洞穴科普馆’,可以实现自然教育与户外运动的多元融合。”李楠说。 

  洞穴科普馆为全国首家天然溶洞科教场馆,课程涉及探索天然溶洞、近距离观察奥陶纪海相沉积岩地质大剖面、动态展示全球典型洞穴系统并以实验演示形式深入学习洞穴的形成过程、形成原因及岩石性质等知识。 

  另外,千灵山洞穴飞拉达区域是华北地区唯一一家洞穴内飞拉达,也是全国首家天然溶洞科教场,不仅能锻炼勇气、体力和协调能力,也能近距离观察洞穴内独特的地质景观,将探险体验与自然教育深度融合。 

  千灵山,这座藏于京西的“自然教育实验室”,正以可触摸、可参与的姿态,迎接都市人群的探索脚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运行管理: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世界知识产权日
   第04版:中国航天日
   第05版:综合
   第06版:倍增追赶 合作发展
   第08版:书香
千灵山基地被授予“科普研学专项基金科普基地”
丰台“检察+工会”联动护权益劳动者保护联络室揭牌
丽泽之春
“零等候”服务新体验 “就业大篷车”开进家门
陈琛:用军人作风书写为民情怀
收视预选
丰台报综合05千灵山基地被授予“科普研学专项基金科普基地” 2025-04-25 2 2025年04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