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上海“老杨树宣讲汇”的回信中指出,要继续讲好身边的生动故事,带动更多市民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中庸》里的“道不远人”讲的也是这个道理,要让群众明道知道,就要把道理融入日常生活,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群众关心的故事、激发群众的正能量。
近道要近人,家常话里藏真章。“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理论宣讲要打破“曲高和寡”的困境,关键在于用群众听得懂的方言土语解码理论,用看得见的身边故事阐释理论,让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实践指南。北宫镇大灰厂村讲述废弃矿山变良田的“两山”实践,东铁匠营刘家窑第三社区介绍打造基层治理样板诠释“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诚信佳担保公司用钉钉子精神为中小企业解决资金问题。这种“转化”并非机械的语词转换,而是从故事、案例入手,用沾泥土、带露珠的语言,用最朴素的家常话,把理论传播转化为接地气、可感知、有温度的民生对话。
知道要知人,民声所向即宣讲所往。宣讲内容要解渴,就得扎根群众需求。丰台区“美好生活讲师团”深耕18年,以“群众点单、专家授课”的“菜单式”授课模式,最大限度满足群众课程需求。从“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打造自信自强‘人文丰台’”,到“《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相关法律问题解读”,每年提供近百节课程精准对接群众“急难愁盼”。道理说得再漂亮,不解决实际问题就是空话,拿理论政策当拆解问题的工具,真正帮群众解决烦心事,大伙自然觉得这理论靠谱。
得道要得人,心灯点亮万家明。宣讲是人心工程,要用真诚唤醒人性中的光明,得道悟道,以点点荧光相互激发,在群众间形成正能量的传递。传承抗战历史的义务讲解员郑然、打造“南站活地图”的志愿者王玥璇、守护三千老物件的民俗文化保护人尹喜军,丰台区汇聚身边凡人微光,成立“凡人善举”宣讲团,让群众成为真理的“发光体”,用身边人照亮身边人。大道至简,讲到百姓的心坎里才有意义,要通过宣讲点燃心灵之光、凝聚奋进力量。事实证明,用群众的力量来教育群众自己是最有效果的。
新时代的“道不远人”就是要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寻常之理。今天,当真理穿透概念屏障来到烟火人间,当理论宣讲从报告厅走到家门口,当政策解读化作胡同家常话,“四个自信”便自然根植在群众心田,党的创新理论如春风化雨,正蕴化出中国式现代化丰台实践的万千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