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亮点
●充分挖掘释放城市剩余空间潜能,通过建设“口袋公园”、体育运动设施、文化活动场地、停车场等多类空间载体,不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根据“一地一方案”原则,切实织补全区“留白”空间,使环境建设水平整体提质。
●因地制宜结合周边现有情况,实行“小而精”的设计。
▶创新案例
“金角银边”指面积小、分布零散、不成规模、难以形成独立开发建设的城市闲置边角地,通过绿化硬化等措施,建设形成“口袋公园”、体育运动设施、文化活动场地、停车场等多类空间载体。充分利用这些城市边角区域,因地制宜结合周边现有情况,实行“小而精”的设计,让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开展各种娱乐休闲活动,共享多形态多功能的城市边角空间。
长辛店街道建设里公共空间改造提升项目位于长辛店街道胜利里社区东部,面积约11000平方米,长400米,最宽处81米,最窄处仅1米。因公园绿地缺失、休闲场所设施老化,难以满足周边社区居民生活休闲需求。长辛店街道深入开展现场调研,向周边居民发放问卷120份,其中有效问卷116份,有效率为96.7%。居民建议增加儿童游乐设施、增加健身器材、拓宽公园步道、重新铺设路面等。
长辛店街道积极联动区城管委、区发改委,依托现有绿地系统和公共空间,按照“功能性、人性化、艺术化、本土化”原则,调整优化公园布局,完善配套设施,以葫芦形状作为设计特色,用环形步道将各个功能区串联,为活动人群提供多样化行走和活动路线,打造集儿童游戏、体育健身、休闲交流为一体的全龄友好公共空间。同时结合党建宣传设置文化长廊,实现公共空间复合利用。
“中心广场的健身器材区和儿童活动区都比较简单,我们都退休了,平时就是健健身、带带孩子。在小区里想健身,健身器材不够用;带孩子玩滑梯,还要排长队,甚至需要走3里地去二七厂公园。现在好了,健身器材种类多,完全够用;孩子们的嬉耍区有滑梯、沙坑、座椅,玩得可高兴了。”附近的居民说道。
“金角银边”建设通过对闲置边角地的绿化改造提升,进行景观改造,美化环境,提升景观效果,为周边居民提供更完善的配套设施和更适宜的生活空间,进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成功打造出城市边角共享空间场景。
2025年区城管委坚持全面摸排、健全台账,制定规划、明确标准,细化方案、部门联审、加强宣传、丰富渠道的工作要求,推进“一地一方案”设计理念,牵头完成50处“金角银边”建设。坚持“小尺度、绣花功、本土化、渐进式”,充分挖掘空闲区域、剩余空间,积极谋划城市边角用地,因地制宜植入智慧停车、街区广场、文创文旅、休闲公园、小微绿地、“口袋公园”,塑造“金角银边”上的“微景观”,让城市边角地成为市民休闲观光的“打卡地”。
(区委改革办、区城管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