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区文联与本报联合推出“文润丰台·佳作有约”专栏,持续刊载与丰台相关的文艺作品,用精品佳作不断丰富和传播丰台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厚重的红色文化,滋养城市的时代精神和城市气质,书写好新时代丰台高质量发展的华彩篇章。
◎胡雅楠
有人说在秋天之时登高远眺可以祛除百病。我听了嫣然一笑,如果真是那样,我想到了秋日之时恐怕连喜马拉雅之上也会站满了人群。到那时,天下的行医之人岂不全都丢了饭碗而去另谋生路?即便是我对民间的这个说法有些质疑,但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能够登上一处高台去领略一番秋日的景色,放松一下因学习而紧绷了很久的神经,也不失为一件惬意之事,于是约了几位平时要好的同学准备到宛平城上去玩耍一番。当然家长是不能不带的,这一来对我们的安全有个呵护。这二嘛,不带他们,我们的后勤工作谁来做保障?
这天,天刚发亮,我们这老少十几位便向宛平城进发了。由于时间还早,古老的宛平城内还显得冷冷清清的,大多数门面的大门还紧闭着。也许这些门面的主人们还都在与周公相会,各自做着奇异之梦吧。
不过还好,路边的一家饭馆儿已经开门迎客,包子豆浆炸油饼儿,同学们吃饱喝足后,一个个抹去脸上因享用热气腾腾的早点而渗出的汗珠,便向城墙上走去。
别看我家离这里并不远,但在这里登楼赏景我还是第一次。借助初升的太阳极目远眺,层峦起伏的西山沟沟壑壑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在那郁郁葱葱的山峦之中,隐隐约约点缀着一片片的红色,恰似一片片朝霞在燃烧。但我明白那是一片片黄栌树或是枫树林红了的叶子,说不定在那些地方也已有人像我们一样在登高赏红叶了。
在宛平城西边的城楼下就是举世闻名的卢沟桥。桥下便是被北京人称之为“母亲河”的永定河。此时我发现在西边的天空上,半轮残月还依依不舍地挂在天边,日月遥相呼应的情景更为这美丽的金秋增添了一份迷人的色彩。
听老人们说,由于卢沟桥是北京通往西南九省的必经之路,故而多少年来推车的、挑担的,还有去西山驮煤的骆驼帮,反正是来来往往车水马龙,一天到晚桥上人流不断。
对了,大概您还不知道吧?这条路还被人称之为御路。大家之所以这么说,那是因为在清朝时期乾隆皇帝下江南,大清的后裔们到河北易县的清西陵去祭扫都要从卢沟桥上经过,御路因此得名。正因为这条路为御路,所以在当时它的路面规格在国内也是绝无仅有的。宽宽的路面是由一块块大青石铺砌而成的,因此可见这条御路的成本是多么可观。为了重现路面的原貌,直到现在卢沟桥的桥面上还保留着当年被磨损的凸凹不平的青条石。
关于这条路在我们当地还流传着一个传说,据说在乾隆年间,由于路面磨损严重,乾隆皇帝决定把路面上的青条石全部更换,这监工的差事就被派在了和珅的头上。那和珅是什么人物?用咱们百姓的话来说,那人是贼里不要的主儿。他为了节省银两竟下令把原有的青条石原地翻过来重新使用。这样一来节省下的银两就不是少数了,而这省下来的银两就全部被他掖进了自己的腰包。
俗话说路见不平自有人铲,当时同为一品大员的刘墉——刘罗锅儿,得知此事义愤填膺。一日,刘墉反穿皮袄上朝引来了满朝文武的哄笑,就连坐在宝座上的乾隆皇帝也忍俊不禁。他问道:“刘爱卿,你反穿皮袄上朝成何体统?”
刘墉近前回话:“万岁,您看我反穿皮袄不成体统,那和大人把御路上所要更换的青条石翻过来又重新铺回原地,这难道就成体统吗?”
乾隆听了顿时龙颜大怒,他问明了情况传旨,由和珅出资重新修建御路。
此时长在卢沟桥头的几棵垂柳映入了我的眼帘,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深思。据我所知,在古时,某种意义上来讲,只要过了卢沟桥就算出了京城。如果谁家有亲朋好友离京,他们就会先在城内的茶楼酒肆饮上几杯,大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意。酒足饭饱之后,走出城门来到卢沟桥畔,柳树下,人们自然是难免怀有依依不舍之情,难免有难以割舍的泪水顺势而下,滴落于树荫下的土壤之中。也许正是有了这种充满感情的泪水的滋润,才使得这几棵翠柳虽经日月的磨难而至今仍然长盛不衰。
史书上记载,卢沟桥建于金朝章宗年间。在尚未建桥之前,无论是出京或者是进京,都要靠渡口的摆渡船才可过河。如果遇上雨季山洪暴发河水猛涨,摆渡也只好暂时停歇了,因为摆渡之人,也不想为挣些区区小钱而丢了性命。
有人说,卢沟桥是出自鲁班之手,嘿嘿!因为鲁班是民间传说中的能工巧匠,是人们心中仰慕的大神,所以在建筑方面一有点儿好事,人们往往就算在鲁班的身上,不是吗?像河北赵县的赵州桥,那明明是隋朝时期由一位名叫李春的工匠设计的,然而人们却把这功劳记在了鲁班的身上。有民歌为证:赵州桥儿什么人修?玉石栏杆桥上留……赵州桥来鲁班修,玉石栏杆桥上留。得!您看是不是这样?我想这也可能是因为人们对于鲁班的热爱。正是由于这种原因,人们才认为卢沟桥是由鲁班修建的。其实,在我们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个版本,相传这座美丽精致的石桥是出自鲁班的女儿之手。
传说鲁班在听到人们过河的困难之后,就让自己的女儿和儿媳各自在永定河上修建一座桥。鲁班的儿媳就是传说中柴王爷的女儿。神仙的女儿,自然也是心灵手巧、身手不凡的。她根据当地的地貌特征,在永定河的上游修建了一座漫水桥。这座桥设计得十分巧妙,当河水少时就会在桥下顺流而过。如果遇上开春冰凌漂过之时,冰凌就会漂过桥面,避免了因冰凌而堵塞河道,使沿岸居住的人们免受灾难。
处在永定河下游的卢沟桥由鲁班的女儿修建。传说建桥的时候,她调动了天宫中很多的狮子来帮忙运送建桥所用的石料。有人说就在大桥即将完工的那一天,这些狮子为了赶工期竟忘记了时间。天色一亮,这些狮子再也无法回到天宫中去了,于是它们就一个个跳上桥边的望柱上,所以到现在这些狮子还一个个千姿百态地待在桥上,样子实在招人喜爱。
卢沟桥下的永定河原称无定河,当地人也称它为红河或是浑河。这条河发源于山西,途经内蒙古、河北及北京,最后在天津注入渤海。
说到永定河,有一个物种是不能不提的。它就是原产于永定河的大鲤鱼,当地人称它为红河大鲤鱼。听老人说这种鱼满身金鳞金甲两鳃通红,吃起来肉质鲜嫩,是不可多得的珍品。然而近些年来不知何故,这个鱼种在永定河里却不见了踪影,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口出此言并不是说我这个小吃货因没有尝过这种美食而感到遗憾,我想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但愿这个宝贵的物种不要在地球上消失了踪迹。
北京在历史上曾被称为燕北幽州。古人云:“自古燕赵出慷慨悲歌之士!”据说历史上有名的典故荆轲刺秦王中的荆轲就是从这附近渡过永定河去刺杀秦王的。图穷匕露,荆轲行刺失败之后,他的遗体被运回了燕京,就葬在了卢沟桥附近的永定河畔,只因年代久远,具体位置谁也说不清了。
在近代史上,卢沟桥是抗日战争的爆发地。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了一切艰难险阻,打败了侵略者,这充分证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回首向宛平城里望去,今日的青堂瓦舍代替了昔日破烂不堪的旧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庄严肃穆地屹立在城中央。它警示着后人不忘历史,牢记使命。中国人民备受屈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区文联供稿
(原文刊载于《卢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