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为华北地区的花卉集散中心和重要的消费市场,遍布其中的花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北京现有中大型花卉市场近20家(市场图表详见文末)。在京津冀一体化、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背景下,2018年,以南四环多家花市为主的大型花卉市场关停疏解,它们有的外迁,有的原地升级。目前北京鲜花批零市场、盆栽资材批零市场、盆花零售市场均已建成,且形成了区域性的市场格局。
市场流通体系仍需完善
北京的传统花市一直以来处于相对自由发展的状态,鼎盛时期曾一度达到40多家,但市场规模和管理水平普遍不高,良莠不齐。
近年来,尽管花卉产业链延伸、产业跨界融合等新型产业发展形态不断增多,但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与首都功能定位、经济特色和市场的需求匹配度存在差距。
在花花市界花卉市场,一位有着20多年鲜花种植和批发经验的商户表示,鲜花被形容为“最低端的奢侈品”,在北京做鲜切花生意成本比较高,批发零售生意都不好做。
据她介绍,在北京,高附加值花卉进出口的程序相对繁琐,运费高,加之进口成本上涨,外汇波动极大,好货不好进,花价卖不上去,零售更难做。“有的商户因为客流量少、生意差、货损高,无法承担摊位费,已经闭店去跑闪送了。”她坦言,北京虽然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但由于租金成本、人工成本较高,与郑州、天津等租金较低的城市相比,同样的定价,利润却大打折扣,深感压力巨大。
把握行业前瞻性 积极引导商户转型
2019年,线上电商释放出潜力,在王四营新市场,专门设立有一栋独立的电商楼,目前已进驻20家鲜花电商企业。电商王全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介绍说,自己的公司从8年前开始做电商,以前总往返花花市界找货、拿货,很费时间,入驻市场后,不仅方便配货,提高了效率,还降低了运营成本。作为北京地区最早开始做电商的王全,得益于市场的多方面支持,他的淘宝店已收获了不少优质客户。
花卉消费升级 市场未来可期
近两年,大众的消费观念和心理日趋成熟,对于购物场所也愈加挑剔。守旧、单一的经营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他们越来越高的消费需求、审美需求和精神文化交流的需求。新一代消费者需求的提升,倒逼实体和线上电商不断创新,开创具有超强体验性、社交性、文化感的商业业态。 市场方面普遍看好北京花卉消费市场未来的发展。北京花卉消费结构会进一步发生变化,市场结合周边环境和消费人群做好自身定位,稳步发展。
来源:中国花卉报
本报通讯员党瞳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