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刘思淼)京城5月,繁花似锦,迎来了首个全国文化馆服务宣传周,北京市文化馆携手各区文化馆以多种艺术形式,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乐在其中,开启了文化馆服务宣传周的幸福之旅。
5月22日至28日,区文化馆开展了“文化馆服务宣传周”系列活动。此次宣传周以“开放、融合、创新”为主题,聚焦做好基本服务、创新服务方式、加强宣传推广三项具体要求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活动,努力打造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文化馆服务品牌。
在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期间,区文化馆通过“1+2+4+6”的服务模式,即“1”场相声、“2”场音乐会、“4”场文艺演出、“6”场艺术门类培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双向联动为辖区群众集中带来文化服务的沉浸式体验,让群众了解文化馆,走进文化馆,感受群众文化的魅力。
“1”场相声为观众带来欢声笑语
据悉,“相声乐苑”是区文化馆公益品牌项目之一,自创办以来,已在区文化馆的舞台上陪伴广大观众度过了十几年的欢乐岁月,“相声乐苑”演出坚持公益惠民,免费向市民开放,由政府买单,凸显观众主体地位,服务形式深受群众喜爱,已成为城南地区的文化品牌,传承中国传统艺术,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期间,区文化馆开展了“相声乐苑”专场惠民演出,为广大观众奉献了《学评书》《最佳顾客》《长安街上逛花灯》《武家坡》《越来越好》等经典相声,让观众在欢声笑语中释放心情、收获知识,将传统艺术融入百姓生活,为广大群众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文化服务。
“2”场音乐会为青少年提供展示平台
区文化馆着力实现专业院校、专业文艺院团及社会优秀文艺人才参与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全民艺术普及活动的途径,推动高水平文艺人才、高水平文艺活动对群众文化活动的指导、示范、引领作用。在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期间,区文化馆举办了两场特色音乐会,由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副教授和优秀大学生们演出的“国戏风华”琵琶专场音乐会展现了琵琶这一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独特魅力,弘扬了中华文化经典底蕴;“琴悦童年”全国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欢庆“六一”儿童音乐会则是充分展示了青少年美育成果,不仅提升了青少年文化素养,更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文化展示交流的平台。
除了在线下举办音乐会,区文化馆还依托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数字联动,在北京数字文化馆官网、北京丰台App、丰台发布抖音号等多平台进行了“国戏风华”琵琶专场音乐会的录播,通过这种“线上+线下”的方式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在线享受优质公共文化服务。
“4”场文艺演出让居民领略优秀传统文化
为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的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期间,区文化馆精心筹备了四场周末场公益惠民演出,包括两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梆子《清官册》《白罗衫》专场演出,以及两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美新丰台》编钟乐专场演出,为群众带来全方位的精神文化服务,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亲眼目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辉煌印记。
“6”场艺术门类培训提高全民艺术素养
区文化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动文化服务对口对位,在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期间,区文化馆开展了春季文化艺术培训班,培训讲师面对面给予群众文艺爱好者专业指导,包括:国画山水、国画花鸟、书法隶书、音基识谱、京剧、合唱等六门课程,并结合“线上课堂”从线上线下两个渠道更好地满足辖区群众对文艺培训的需求,为提高全民艺术素养、激发群众艺术创造力提供了无限可能。
据悉,区文化馆服务宣传周累计惠及群众近12万人,满足了辖区群众的各类文化艺术活动需求,保障了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下一步,区文化馆将持续推出更多更好的文化活动,用心用情服务大众,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聚焦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秉承文化惠民、文化为民、文化乐民,精心设计文艺实践项目和品牌,创作更多扎根本土。深植时代的文艺精品,用文艺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让群众提供更加充实、更加丰富、更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