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书香丰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7月17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月都赋
卢沟晓月 张美 摄
卢沟晓月 陈虎翼 摄

  250年前,一位文学巨匠隐居在永定河北郊的香山黄叶村,日以继夜地赶写着一部著作。在这部作品里,有关月亮的诗词和描写随处可见,最令我感动的就是书中人物贾雨村的七言律诗:“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清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今天,巨匠早已驾鹤西去,而这部文学巨著—《红楼梦》却永远屹立于世界文学峰巅。我不知道曹雪芹是否到过九省通衢的宛平城,是否观赏过燕京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但是我敢肯定,卢沟的明月照耀过这位闭门著书的伟大作家。于是,那一首首咏叹明月的诗词和叙述,便源源不断地朝我涌来。我为香菱的咏月七律动情,更为林黛玉和史湘云的中秋联句动容而泪湿衣衫:“三五中秋夕,清游拟上元。撒天箕斗灿,匝地管弦繁。几处狂飞盏,谁家不启轩……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品味美联华章,我在自叹弗如的同时,又为我们中华民族而自豪,一个拥有汉语言的中国读者,才能品尝到如此原汁原味的文学名著。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视月亮为知己的民族。华夏五千年文明史,有关月亮的诗文图画、美丽传说,犹如满天的彩云,追赶着那一轮如梦如幻的玉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嫦娥应悔偷灵药”“吴刚捧出桂花酒”“玉兔傍地数繁星,王母伴月尝蟠桃”……明月是文学的摇篮,摇啊摇,摇出了一首首流传千古的诗词,摇出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传说;明月又是哲学的启蒙之母,当年周文王幽居中州古城,推演的周易八卦圆周图,竟和月亮的外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八卦图里的阴阳,又极似明月的圆缺!真得感恩明月,是你启迪了我们祖先的智慧和灵感,才使得我们华夏的文明变得如此灿烂辉煌!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我们人生只是一个瞬间,而月亮却是永恒的。因此,在短暂的时空里去追求永恒,我们炎黄子孙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创作《汉宫秋月》的无名氏,连姓名也没有来得及留下,这首古典名曲,却流芳百世;其实,在中国音乐的长河里,又有多少与月有关的不朽名曲—一曲《春江花月夜》,唤起成千上万游子的思乡梦;一首《彩云追月》,让多少有情人终成眷属!

  上个世纪30年代,一个双目失明的艺人在江南古城沿街乞讨,手里拉着一把二胡,于是,一曲《二泉映月》的曲调,如诉如泣地流淌在无锡的小巷深处,瞎子阿炳这个无名艺人的名字,也随着曲调传遍江南,传遍世界!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竟然感动得伏地而哭!阿炳双目失明了,可他心中的那轮月亮却永远没有失明!他用手中的二胡感动了月亮,也感动了世界!

  我曾经想象,如果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听到阿炳拉的二胡曲,也会流下眼泪。因为,1937年7月7日,当我宛平守军29军向侵华日军果敢举起钢枪,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阿炳正用祖传的红木二胡,在千里之外的江南,一遍又一遍地拉着《义勇军进行曲》!

  今天,当我来到卢沟桥上,双手抚摸着石狮狮身,似乎听到石狮正在向我叙说着古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晓月的历史沧桑。此时正是午后,可是我分明看见,一轮明月正从篆刻着乾隆御笔题字的古碑上悄然升起。于是,如水的月光,正顺着桥身的导水槽,流向燕京的母亲河,又汇入京杭大运河,一直流向江南,流到《二泉映月》的故乡,流到阿炳颤动的二胡琴弦上。

  时光在这一刻似乎定格了,华夏大地在这一刻也被卢沟的月光感染了。就连奔腾的长江黄河也放缓了脚步,静静倾听月光流动的声音。

  我追寻着月光,走进了历史深处。

  那天夜间,或者是拂晓,当大清皇帝走上这座横跨永定河的古老石桥,望着桥身两侧风雨沧桑的石狮,他肯定激动万分。此刻,永定河的清波正在天地间静静流淌,河面上,一轮明月如银盘,在万顷碧波上跳跃。江山社稷,都蒙上了明月的清辉,就连桥上石狮,也被此情此景感动,张开大嘴,呼唤着那一轮的玉盘。美哉华夏!壮哉河山!于是,乾隆用饱醮浓墨的大笔,写下了“卢沟晓月”四个大字。

  从此,卢沟晓月就成为古燕京的一大景观,吸引着炎黄子孙前来赏月品景。无论是远方的游子,还是近邻的居民,都为我们华夏大地拥有这一胜景而自豪,为月都的美丽所感动。就连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也慕名而来,当他走上古老的石桥,激动之际,竟然文兴大发,写下了一篇感动中国的游记:卢沟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梁……

  这些年,我曾经孤身云游祖国河山,品赏名胜月色。在西蜀峨眉山金顶,我捧一杯清茶坐在客栈门外,静候月中蟾蜍。当嫦娥和吴刚驾着玉轮升上西岳之巅,将一身清辉洒向山间大小近百座庙宇,我领略了月光的大慈大悲和虔诚纯净;我曾荡舟西子湖,凝眸三潭印月的诗情画意,烟波浩渺处,月光就像下凡的洛神,跟我若即若离,我双手掬起一捧西子湖水,似乎能看见洛神的身影。我也曾在江南故乡的无锡惠山,观赏二泉映月的万种风情,泉水和月光交汇一体,竟令我分不清哪是泉水,哪是月色……

  祖国,你处处都有赏月的胜境,因为你深深爱着九天的玉轮!我亲爱的祖国,你的子民都企盼着生活美满、天下太平,所以在他们的眼里,月亮才那般圆满,那般清纯!我亲爱的祖国啊,只有爱着你的人民才会由衷地感叹:月是故乡明!

  30年前的中秋节,我曾骑着单车赶往宛平城,观赏卢沟明月。那天晚上,月亮只露了一面,就下起了小雨,可是也就是那匆匆一瞥,足以让我铭记终生。月在云里走,云在月边飘,云中落下的雨点,像片片碎了的银子,似乎还带着月光的清香。那一刹,我感觉卢沟桥面数百头石狮,个个头顶都戴着一轮明月,淅沥的雨点,飘落在石狮狮面,我就感觉,那是石狮被卢沟明月感动而淌下的眼泪。狮子的眼泪顺着桥面汇到永定河,于是河面上处处都是波光潋滟,就连河心浮莲的叶面上也滚动着泪珠。

  还有河两岸的鲜花小草,也都是泪光婆娑。

  今天,我站在这座古老的石桥上,轻轻抚摸桥身两侧整齐排列的石狮,突然感觉,每一头狮子都有着灵性,经历数百年风雨沧桑,目睹数不清的月圆月缺,它们都已经羽化成仙!每年的7月7日,它们会面对永定河两岸洒满烈士鲜血的芳草地,静静地默哀,随后会张开大嘴,齐声呐喊,告诫我们国人:勿忘国耻!年年中秋之夜,它们也会闭上眼睛,享受花好月圆的美景。

  卢沟月,你跟我年年相守,月月相望。随着岁月的递增,我发现你的清辉里,不仅有着令大清皇帝感动兴怀①的诗情画意,也有着中华民族的神圣尊严;你的身影,既有着风花雪月的浪漫,也有着铁马金戈的铿锵。1937年7月7日那一声枪响,不仅震惊了中国,也震惊了世界。长达八年的抗战,你目睹了中华儿女血染弓刀的历史。卢沟桥畔,永定河边,多少烈士血染桥身,以身殉国。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他们的忠魂还静静地躺在这里,枕着遍地芳草,听头顶鸽哨长鸣,看身边情侣相拥……

  卢沟的月亮,你肯定看见了:今天,日本军国主义的幽灵仍在徘徊。作为一名共和国的老兵,虽已解甲赋闲,但忧国忧民之心却永远不能赋闲,位卑未敢忘忧国,悠悠寸草,也知报恩,乳羊吮奶,跪母而拜。作为华夏子民,我虽已老,报国之心,却永远不能老!

  人如果活100岁,也只能经历1200次月圆月缺。如果遇到阴雨天气,这有限的数字还要减少。每一次月圆月缺,我所看到的,不仅是一种天象,而是人生的一个轮回。

  自从在丰台安家至今,我已经跟你相守相望了整整30年。30年里,月圆月缺,阴晴雨雪,你从来没有因为我生命中的沉浮而远离我,或者冷落过我。圆满时,你是那般的温情脉脉,让我懂得:珍惜生命中的分分秒秒,珍惜当下,珍惜拥有的,哪怕是手中的一分钱、人间的一丝温情;残缺时,你还是那般楚楚动人,你用身影提示我:人生都有残缺,其实残缺也是一种美。你用一次又一次的轮回,感悟着我,昭示着我:人来这个世界走一趟,就得用自己的生命之光、哪怕是极其微弱的清辉,去感召别人,用人格的魅力和道德去温暖周围,哪怕是路边的一棵小草,也应该施以大爱。

  卢沟月啊,你其实就是我们华夏之月、中国之月。你照耀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也照耀过李白、杜甫、白居易,照耀过永定河畔黄叶村的曹雪芹。照耀过王羲之、颜真卿、怀素……今天,你也照耀着我—一个华夏的子孙,一个老了的读书人,一个以文学入世以书法修心的种墨道人。

  卢沟月,你是一位历尽亿万年岁月沧桑的老人,自从盘古开天地,你就在九天之上,等候着或者说是守望着位于东方的这条河流,等候着河上的这座名字叫卢沟的桥梁。终于,你等来了那座横跨永定河的桥。你不离不弃地跟桥守望,你守望着华夏的和平,也守望着那位御笔题字的大清皇帝。你笑看日寇,当侵华日军在投降书上签字,当日本军国主义头目被国际法庭处以极刑,你在九天笑得那般灿烂!你摆动银色罗裙,参与了中华儿女的普天同庆!

  卢沟月,你又是一个永远不老的青春少女,岁月的浪涛能将岩石磨圆,能让沧海变成桑田,能将不周山坍塌,你却一如嫦娥,总是那般风情万种!雨过天晴,你是出浴的西施;云雾缭绕,你是身裹轻纱的洛神②;初升时分,你温情脉脉;圆满良辰,你将诗情画意洒满华夏,温润燕京。年年岁岁,你陪伴着我;岁岁年年,你守望着我。你从来没有因为我冥顽,就弃我而去;也没有因我衰老,就冷落我而去追逐红尘的浮华与脂粉。

  卢沟月,我愿将我的这篇散文,作为写给你的情书,遥寄河汉。因为此时,我已经因你的美丽所沉醉。今年八月十五中秋之夜,我将邀请你—届时,我在自家阳台摆一壶薄酒,备上笔墨,请你来陋室做客—

  “邀明月做东,桂酒一杯,好向卢沟赊锦句;携清风赴宴,花香几许,长从永定赋新篇。”

  ①:清朝乾隆皇帝曾御笔题名“卢沟晓月”。

  ②:洛神,远古时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女神,乃伏羲氏之女。因迷恋洛河两岸景色,降临人间。

  ■ 来源:丰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文/雪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丰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运行管理: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社会
   第05版:城治
   第06版:活力周刊
   第07版:书香丰台
   第08版:艺术
月都赋
《丰台风情咏》
遇“荐”好书
丰台报书香丰台07月都赋 2023-07-17 2 2023年07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