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期间和暴雨过后我们要格外注重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安全,避免因强降雨引起生活饮用水污染而暴发相关疾病的风险。
强降雨如何造成生活饮用水污染?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将一系列污染物冲入饮用水水源井、地下蓄水池等供水设施,进而造成饮用水水源的污染。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常分为3类型:当湍急水流将大量人畜粪便、动物尸体、生活垃圾等废物混入水源,水会造成饮用水致病微生物污染。雨水冲刷携带的淤泥沙土、花草树木和公用设施上的生锈金属混入水源,会导致水质感官性状的恶化。当暴雨引发地区内涝,淹没储存有毒有害化学用品的工业仓库、厂房以及家庭储备的农用化肥等,会造成水源有毒化学物质的污染。
生活饮用水被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生活饮用水被污染,不仅影响饮用水的感官性状,不慎饮用还会导致介水传染病以及化学性污染中毒的发生,其中最常见的便是介水传染病。介水传染病指饮用或者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而传播的疾病,常分为3类型:细菌型,痢疾、伤寒与副伤寒、霍乱等;病毒型,甲肝、脊髓灰质炎等;原虫型,血吸虫等。
汛期居民应如何注意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安全?关注饮用水水质是否有变化,饮用前先观察水的颜色,是否出现异常颜色或浑浊,有无异物;其次是闻一下水有无异味,例如土腥味、金属味等。不喝生水,尽量喝烧开的水、纯净水或净化设备制备的桶装水;停水超过6小时,使用前打开水龙头放水1-3分钟。
暴雨过后不用来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洗菜、漱口等。如不慎饮用发生不适症状如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应及时就医。自觉保护生活饮用水水源及环境,在指定地点堆放垃圾、倾倒生活污水、排放粪便。
强降雨可能导致地面下沉、土壤流动、水厂管道破损,引起雨水倒灌,对水质和供水造成影响,应加强防范意识,备置充足应急物资和设备,确保水处理设备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