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船海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军用及民用航空器保障系统及装备的科研、生产与工程服务,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军用装备科研生产、军用民用软件测评、质量管理体系、GJB5000A、企业AAA信用等级等资质认定。中船海丰持续聚焦发展航空系统集成、航空保障装备与服务、为信息技术与软件测评等核心业务,致力成为国内一流的航空装备供应商与智慧航空系统集成商。
本报讯(通讯员 党瞳瞳 宋泽琛 周小文)中船海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海丰”)是中国船舶集团下属中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作为军用装备生产单位,中船海丰拥有数十年的航空技术军品工程经验,同时积累了十余年通用航空民品工程经验,既有硬件制造能力,又有软件开发能力。在航空领域,中船海丰可以说是“军品民品业务俱有,硬件软件能力兼备”,这为开展航空系统集成,引领和推动国内航空应急救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
说起通用航空应急救援领域,多数人并不是很了解。在今夏北京的暴雨洪涝灾害中,房山、门头沟等地受灾严重,部分地区道路交通完全阻断。为保障受困人员的基本生活和就医需求,有关部门将数架改造过的运输直升机紧急投入使用,执行救援物资空投和伤员转运等任务。这就是航空应急救援危难时刻显身手、关键时刻见担当的极佳例证。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在通用航空应急救援领域,中船海丰已深耕多年,凭借数十年军民品工程经验和海丰人多年不懈的培育,航空应急救援之树早已花满枝头、硕果累累。
航空应急救援领域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由中船海丰联合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共同承担,目前已通过结题验收并获评优秀。在这个过程中,中船海丰获得了一批共性核心关键技术和前沿引领技术,并形成了完整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设计能力、救援保障装备生产能力和救援服务保障能力,奠定了该企业在航空应急救援领域和行业的领先地位。
据中船海丰董事长兼总经理赵煜介绍,面对我国幅员广袤、地形复杂、低空管制的特殊国情,如何助力国家和地方构建完善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是中船海丰一直以来致力探索研究和引领攻克的重要课题。比如在我国西南部地区,丘陵密布,沟壑纵横,山路崎岖,民众如果遇到危急重症需要紧急医疗救援,通过航空救援的方式就会比地面救援更加高效省时。广阔空间,大有可为。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摸索,中船海丰已经可以做到因地制宜、因地施策,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航空应急救援一体化协同解决方案。同时能够提供涵盖救援装备、指挥系统、培训服务、飞行保障等全要素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服务,做到既能“航”也能“救”。
完成从科研成果到产业化应用的跨越是企业实现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中船海丰始终坚持不遗余力地开展技术研究、应用示范和商用部署。中船海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成立全国首个以医院为主体展开直升机常态化备勤医学救援的地区,并构建以巴彦淖尔市医院为救援基地、90余个救援网点为转运基地的快速救援网络,截至2022年年中,已经累计执行直升机救援任务460余次,直接或间接救援人员接近400人。
最近几年,中船海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四川攀枝花、湖北武汉、安徽合肥、上海、浙江舟山等地,广泛开展了航空医疗救护、系统平台建设、抗疫物资运输、岛际飞行保障等业务,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建立了独特的行业优势。
2022年年末,由安徽省卫健委主办,中船海丰和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联合承办的2022年度安徽省直升机医学救援随机救护培训班暨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直升机医疗救护能力提升与区域立体救援管理体系构建培训班在中船海丰华东航空应急研训基地圆满完成。来自安徽省多家医疗机构的60余位医护人员以及安医大一附院、蚌医一附院、芜湖弋矶山医院的20多位随机医护参加了此次培训。此次培训紧扣实战需求,为我国各级卫生医疗系统开展专业化直升机医疗救护队伍建设提供了有益探索,从而引领推动各地构建覆盖广泛、模式多元、服务优质的航空医疗救护体系早日实现。
2023年年初,中船海丰成功中标了国内首个省级航空应急指挥调度综合平台建设项目—安徽省航空应急指挥调度平台项目。该项目将打通安徽省内飞行服务、省级无人机综合管理、省级公共服务平台的联通与调度,提供航空应急救援指挥调度系统、航空救援培训系统、航空救援飞行领航移动应用、航空救援行业服务门户系统、地空通信系统等产品和服务。未来,中船海丰将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省、市、县三级应急救援体系和网络的规划和建设。
2023年秋,中船海丰在航空应急救援领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航空应急救援模拟仿真训练研发团队先后中标国家东南、东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项目,项目团队突破复杂系统机电一体化、悬吊式六自由度仿真运动、装备高冗余安全性设计等关键技术,将同时负责建设两大区域中心的航空应急救援模拟仿真训练装备及系统单元,建成后可满足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基于台风、洪涝、山火、暴雪等多种复杂灾害场景模拟抢险救援训练任务需求,从而助力国家立体应急救援体系和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这体现了中船海丰在航空应急救援领域技术开发、系统集成和工程应用的整体实力和独特优势。中船海丰董事长兼总经理赵煜表示,今年恰是中船海丰正式成立十周年之际,在丰台区领导的关怀支持和自身的不懈努力下,中船海丰克服了重重困难,通过业务调整和聚焦,目前企业发展已是“轻舟已过万重山”,走上了新的发展快车道。未来,中船海丰将长久立足丰台园区,紧跟“倍增追赶”发展计划,紧密对接丰台区出台的新政策、新举措,持续推动企业融入丰台产业链协同创新大局,进而助推企业和地方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
对话企业
中船海丰董事长兼总经理 赵煜
扎根丰台肥沃热土 中船海丰开花结果
作为董事长兼总经理的赵煜为企业发展想得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面对北京高昂的生活成本,中船海丰这样的央企单位虽在薪资方面没有明显优势,但是良好的企业文化、人文精神、福利关怀和品牌形象是中船海丰成功吸引大批优秀人才的独特优势。中船海丰深知青年人才对个人精神追求同样看重,故中船海丰期望与员工形成共建、共鸣、共享的良好互动,让每一位员工都体会到工作乐趣、工作价值,同时让每一位员工都了解共铸国之重器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工作自豪感。当然,中船海丰“引才留才”的努力离不开丰台区的密切配合和周到服务,许多员工所关心的落户、工作居住证、住房等问题,丰台区提供了诸多便利,特别是针对高水平、高层次人才,丰台区尽其所能提供相关保障,使其在工作中没有后顾之忧。丰台区独特的区位优势、有效的政策举措、周到的帮扶服务是众多企业扎根丰台、长在丰台、兴在丰台的关键原因。面对辖区企业,丰台区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及时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困难,及时解决问题和提供帮助,为此,丰台区设立了企业服务热线和投诉举报电话,确保政企沟通渠道畅通。赵煜表示,近年,中船海丰的稳定健康发展一方面得益于自身主动创新变革,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丰台区良好的政策和服务;中船海丰必将继续扎根丰台这片热土,继续推动航空应急救援业务向纵深方向发展,完成重大项目落地和吸引产业集聚,引领和助推国内航空应急救援体系构建。
新闻链接
中船海丰航空救援领域商业应用取得重大突破
金秋时节,硕果累累。近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系统工程研究院、中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中船海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先后中标国家东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台风救援综合训练设施建设项目和国家东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激流和航空救援专项训练馆建设项目,中标金额总计达7900万元。
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构建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目前,应急管理部已分别开工建设华北、华中、西南、东南、西北、东北6大区域中心。中船海丰以全体系航空应急救援解决方案和软硬件产品成功中标东南、东北两大区域中心项目,将同时负责建设两大区域中心的航空应急救援模拟仿真训练装备及系统单元,建成后将满足台风、洪涝、激流、山火、暴雪等多种复杂灾害场景模拟救援训练任务需求。
中船海丰项目团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航空应急救援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项目技术成果的基础上,以复杂工程体系设计思路为指导,针对东南、东北区域特定的地形环境、灾害类型和气象条件模拟训练需求,突破复杂系统机电一体化、悬吊式六自由度仿真运动、装备高冗余安全性设计等关键技术,开展航空应急救援模拟训练总体设计、装备研发、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工作,打造数字驱动、虚实结合、空地协同、运行高效的直升机救援立体化训练系统,构建训练安全、灵活智能、场景多元、考评一体的航空应急救援模拟训练环境,从而有效提升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专业队伍抢险救灾的专业技能、快反能力和实战经验。
以上两项目的中标,标志着中船海丰在航空救援领域多年的研发投入、成果转化、商业应用取得了重大突破。未来,该公司将全力做好项目建设、调试交付和服务保障工作,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航空应急救援业务布局,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引领力度,力争为国家立体应急救援体系和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发挥更大作用。
企业链接
中船海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中船海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其前身可追溯至1992年成立的北京海丰系统工程技术开发公司。是中国船舶集团下属中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于2013年11月正式成立,注册资本为18000万元,拥有多年军用航空保障系统和通用航空系统集成的技术积累和工程经验,以“致力航空应急体系和保障装备、服务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为使命,努力成为“国内一流的航空装备供应商与智慧航空系统集成商”,主要从事军用和民用航空器保障系统及装备的科研、生产与工程服务。
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航空系统集成、航空保障装备与服务、信息技术与软件测评三大核心业务;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北京市知识产权示范单位认定;拥有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北京市工程实验室、北京市设计创新中心、军用软件三方测评中心等高水平科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