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丰台·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1月15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入推进基础教育“强基工程” 办丰台人民满意教育
李有毅代表对话区教委主任杨晓辉
  李有毅代表对话区教委主任杨晓辉。 刘骐赫摄

  记者:本次我们邀请到的区人大代表是北京第五实验学校校长、北京丽泽国际学校校长、丰台区人大常委会委员李有毅,邀请到的政府部门一把手是区委教工委副书记、区教委主任、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杨晓辉。

  请问李有毅代表,北京第五实验学校科技园校区建设为市民所关注,那么,目前运行状况和建设进展如何呢?

  李有毅:北京有7所市直属学校,均由北京市名校承办。市教委批准了在丽泽金融商务区建立北京第五实验学校。这也是在6个城区中唯一一所市直属学校。该学校定位高,为市直属、实验、12年一贯制学校。目前学校有小学一年级,初中一、二年级,共约450名学生,办学一年半以来,已经初显成效,开局很好。初一初二区统考均为全区第一,学生在全国及北京市的科技、学科竞赛中屡获一、二等奖。老百姓认可度高,社会好评不断。

  北京第五实验学校科技园校区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力争在9月能开学。我想一定要在9月开学,因为目前的小学一年级,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分别借址在三个学校就学,这对学校的管理发展和学生的成长都带来一些困难,迫切需要解决。

  杨晓辉:北京第五实验学校高标准建设,是我们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首都教育强区的一个缩影。相信在多部门协同推动下,北京第五实验学校科技园校区定能于9月如期开学。

  记者:请问杨主任,2023年区教委围绕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首都教育强区的目标,重点推进落实了哪些工作?

  杨晓辉:2023年,区教委围绕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首都教育强区的目标,重点推进落实以下工作:2023年我们基本完成北京十一学校中堂实验学校建设,加快推进北京第五实验学校建设项目,明确北师大实验中学丰台学校改扩建路径,有序推进河西地区新校、幼儿园建设工作。2023年,我们新增了中小学学位4000个,普惠性学前学位1920个和托育学位640个;以街镇行政区划为基础建立13个学区,推进中小学布局优化调整。“每个街镇都有优质学校”的框架基本搭建完成。通过平稳实施级部制改革,基本解决了困扰丰台教育发展几十年的“小土豆”学校问题;建立首批30个学科基地,引领全区学科建设,在全部的45所初中学校实现9个学科全覆盖,全面开展项目式学习的区级教改实验项目,积极探索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在部分领军型学校构建“一主一副”的高中办学格局,在《中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2023)》中,丰台教育发展水平排名全国18个样本城区首位;建立了教育发展理事会和区领导任学校“第一校长”的机制。

  记者:李校长,您对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有哪些想法?

  李有毅:我的想法是在不放弃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的前提下,第一要在全区营造培养的环境,要有严谨的机制、科学的措施和得当有效的方法。第二,要有德才兼备的教师,教会学生有兴趣、会钻研、会发现、会探索、会研究、会创新。第三,要善于选才。拔尖创新人才是凤毛麟角的、有潜力的,甚至是偏才和怪才,要注重他们的身心健康、人文道德素养、生活能力和合作能力。第四,要避免误区,不能拔苗助长,要科学发展。

  记者:感谢李校长的分享。请问杨主任,丰台区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做了哪些探索和实践?

  杨晓辉:创新人才至少应该具备创新的思维、科学的素养、探究的欲望和批判的精神这四个素质。一方面要创造适宜他们成长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生态,另一方面要构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和培养的体制机制。区教委提出“学科化项目学习”的关键概念,以项目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路径,将推进项目学习与义务教育新课标落地相整合,助推丰台教育“强基”之路“倍增发展”。

  记者:的确,人才培养是个系统工程,大思政课建设也是其中重要一环。李代表,您有什么问题要与杨主任一起交流?

  李有毅:杨主任,“行走的思政课”是丰台特色教育品牌。区教委在利用具有地域特色的自然人文资源共建大思政课方面,做了哪些尝试和突破?

  杨晓辉:2020年,区教委开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思政课程改革。2021年3月18日,区教委启动了“全要素、贯通式、实践性”思政课程体系建设,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围绕五大主题形成了9条精华路线,开发了相应的课程和实践手册,让孩子们能够走进区域内的特色文化资源当中,深刻感受到国家的历史和发展,增强对国家和家乡的热爱。目前,区教委还与北京交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合作,扎实推进“大思政课共同体”建设,相信有了这些高校的助力,我们的思政课改革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好。

  李有毅:杨主任,对标丰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期待,针对目前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区教委有哪些想法和举措?

  杨晓辉:2024年,区教委将继续全面推进基础教育“强基工程”,重点落实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持续深化布局调整工作。进一步健全学区运行模式,完善与之相匹配的招生入学政策,重点推进集团化办学研究,指导教育集团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探索建立教育集团办学绩效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同时,加快级部制改革后学校人、财、物的梳理及干部和师生的融合,发挥规模化办学效益。

  二是加快推进学校基本建设。全力推进北京第五实验学校科技园校区建设,推进十一学校丰台中学、北京十中晓月苑学校等装修及设备配备,确保2024年投入使用。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市科协合作,加快推进丰台区科技中学建设。此外,要加快补齐河西教育短板,全力推进北京十二中河西分校、民大附中丰台学校等改扩建工程,推进北师大实验中学丰台学校改扩建工程立项工作,促使教育资源分布更加均衡。

  三是全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将2024年确定为教育系统“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年”。针对不同学段的特点,提出了小学的“筑基计划”,构建初中项目学习2.0版本的区级学科团队与课例库,推动高中精准教学与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同时构建贯通式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机制,通过这样的模式整体提高全区的教育教学质量。

  记者:请问李有毅代表,围绕基础教育“强基工程”和“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整体提升全区基础教育水平”议案办理成效,请您结合自身履职,谈谈对区域教育事业发展的感受和期待。

  李有毅:为了推动丰台区的教育高质量发展,丰台区制定了“强基工程”的任务目标。这三年是丰台区教育发展的关键三年,也是丰台教育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可以看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同时区人大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基础上对教育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目前来看,“强基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如何让“强基工程”更有用、更有效,这需要继续举全区之力,遵循教育规律,立足丰台教育实际,结合当前教育变革的趋势,注意从“全过程”的广度向“实打实”的深度迈进。需要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敢于管、善于管,系统地找出学校办学质量提升的问题症结,攻克难关。需要继续立足学校的办学情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同时,还要继续积极发挥国际学校在丰台区经济建设和国际化教育的作用。相信并且期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丰台区教育事业一定会蓬勃发展!(记者 张令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运行管理: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丰台·两会
   第03版:丰台·两会
   第04版:丰台·两会
   第05版:综合
   第06版:创新发布
   第08版:综合
“倍增追赶、合作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丰台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深入推进基础教育“强基工程” 办丰台人民满意教育
丰台报丰台·两会03深入推进基础教育“强基工程” 办丰台人民满意教育 2024-01-15 2 2024年01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