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曹言湖)从高楼林立的首都北京到广袤无垠的林西小城,700多公里的距离,因为“支教”这个词,被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多年来,丰台区与林西县心手相牵,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批批教师的奔赴,让丰台和林西的教育在不断创新和帮扶中升温推进。今年,丰台区第六幼儿园副园长赵毅主动加入到对口支教队伍中,成为了这荧荧微光中的一点。
“什么是支教?来了我要怎么做?”2023年10月,坐在通往林西县的大巴车上,赵毅反复思考着。带着这些问题,赵毅走进了林西县直属机关幼儿园(以下简称“县幼”),任职副园长,开启了为期13个月的支教工作。
走进县幼,宽敞明亮的楼道、整洁有序的空间、偌大无比的户外场地……硬件设施齐全的园所和来之前他想象的艰苦条件一点也不一样。“林西县直属机关幼儿园1956年办园,有18个教学班,幼儿总数达900以上。”在园长的介绍下,赵毅详细地了解着这个未来将要工作生活一年的地方。看着孩子们清澈的眼神、真诚的笑脸,赵毅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里创造教育价值。
在了解了基本情况和需求之后,赵毅逐步开始了他的工作。开展主题教育微党课宣讲、建设党员先锋岗、协助支部完成年度党建工作总结……一上来就接手党建工作,不仅没犯怵,还带来了丰台教育系统的优秀党建案例供大家参考学习。这位来了就能干的赵园长给县幼的领导和同事们留下了满满的好印象。“陌生的环境、又脱离了原本的舒适圈,我也以为我会不知道从何做起,但短短几天我就被领导和老师们严谨认真的态度打动,他们的朴实热情和真诚,让我觉得在这儿一天就得有一天的价值。”赵毅说。
随着工作的深入,赵毅慢慢发现,目前县幼的老师缺乏体系化管理,本地的老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少之又少,再加上老师流动性大,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教学质量根本没办法保障。11月,赵毅带领县幼的领导、老师走进了丰台区的三所幼儿园,参加了丰台区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通过与丰台区高质量园所进行包括自主游戏探究等同步教研,把北京优质资源“请”进来,让县幼师资走出去,为打造县幼本土化幼儿游戏课程奠定了基础。一起发现教育问题、解决问题、共享教育经验,帮助教师走出教育痼弊,这也许是支教重要意义的一部分。
同时,在赵毅的帮助和指导下,县幼还构建了“五位一体”的园所管理体系化建设,通过建立园本课程体系、青年教师成长体系、园所安全管理体系、新教师培训体系、园所宣传体系,从而促进园所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在搭建新教师培训体系的过程中,为县幼教师岗、后勤岗、管理岗分别建立的岗位基础应知应会手册,得到了县教育局的认可,将推广在全县新教师培训上投入使用。
走进县幼大门的那一刻,赵毅就把自己当作了县幼的主人,在每一个平凡的支教日子里挥汗泼墨,付出并收获着。12月,跨越700多公里的距离,北京和林西同时下起了雪。赵毅在朋友圈里晒了一张和县幼孩子们在操场上打雪仗的照片并写道:一场大雪,一场大战。落在孩子们脸上的除了雪花,还有幸福的笑脸。在参与园所管理的同时,赵毅也在陪伴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看着孩子们一张张纯真的笑脸,来程时的思考或许在他的心中已有了些答案。
3个月时间很短,他忙碌着、收获着、付出着、感动着,用自己所学,以身作则、踏实勤恳,带动着县幼各项工作良好开展的同时,还将丰台教育的温度传递给了这里的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孩子。未来的日子很长,还会有一批又一批像赵毅一样的教育工作者踏上草原,以身立教,无私奉献,在赋能教育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一个人能够去做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是幸福的,只要能不忘初心,保持自己的态度,认真地去完成每一件事,对它负责,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它会同样热爱你。”赵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