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林瑶 原梓峰)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他是数十年前唱着“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济公”,也是电视剧《繁花》中用精湛演技带观众走进那个奔腾年代的“爷叔”……近日,记者在方庄见到了现已91岁高龄的表演艺术家游本昌。已过耄耋之年,游本昌幽默地调侃道:“我也加入‘90后’的行列啦!”
“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哪怕演戏一分钟都要有思想”
游本昌说:“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哪怕演戏一分钟都要有思想!”《繁花》中的“爷叔”16岁进入上海交易所,18岁拥有了自己的经纪牌照。可现实里,游本昌跑了30年龙套,直到1985年,他才因“济公”一角家喻户晓,成为一代观众的记忆。
谈起戏剧,游本昌目光灼灼。2024年1月,由浙江济公公益基金会打造的《伏生护书》传统文化系列剧全国首演在方庄文化艺术中心一方剧场上演。想起这件事,游本昌连说了三个“非常好”!
公益剧走进社区小剧场,游本昌也走进剧院与观众交流。“让孩子们演绎自己的体会和收获,现场观众也为之感动,这就是戏剧进社区和进行戏剧美育教育的关键。”游本昌说,“我认为这是在慢慢寻找一条自力更生的道路,让观众走进剧场受到教育、受到感动,从而喜欢和支持。这条路会越走越宽,所谓来自施方还于施方,善者天佑、天道酬勤,一定要尊重和学习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才是创作造型的转化,创新性的发展的真谛。”
“以文化人、以艺导心,
进而化导人心、化导自心”
济公用心济人,在人间播撒真善美,游本昌则用“济世为公,服务大众,一心为公,自在其中”自勉。游本昌和女儿发起了一个公益项目,所有学员从全国招募而来,经过一年免费的专业培训,组成教师团,下基层,走进农村,进行戏剧美育教育。谈及初心,游本昌坚定地说:“以文艺化导人心。我们不需要名利和宣传,我们要做社会和人民真正需要的事。思必行,行必果!表面化的教育不是思想教育,教育要触及灵魂,是改造到老、学习到老。”表演班的学员志愿者们来到贵州、河南等地的偏远山区,传递美育教育,虽然前路上充满阻碍,但是他们也像游本昌一样做人所未做,循道而行,行稳致远。
“中国的话剧是一直伴随着中国的革命运动发展的,虽然受众相对较小,但是话剧的形式和内容更接地气。”游本昌说。自媒体行业的蓬勃发展,人人是“导演”时代的来临,你我他都可以做自己的导演。那么推广表演、推广美育教育学习就变得尤为重要。
“春节档电影中票房一路飙升的《热辣滚烫》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电影中讲述的正是普通人的生活,传递的是新时代年轻人所特有的积极向上、光明昂扬的文化思想,这就是以文化人、以艺导心,进而化导人心、化导自心的内核价值。”游本昌说。
“照镜子、正衣冠、系好扣子,
把美育教育推广到丰台”
2月10日,游本昌获得CMG第二届中国电视剧年度盛典“终身成就艺术家”荣誉,他说这份荣誉于他而言是一面镜子:“让我照镜子、正衣冠、系好扣子,勉励自己活到老、学到老、改到老、干到老、乐到老,我们一起努力向前!”
游本昌在采访中说历历来时路,说乘风破浪的勇气,说上下求索的耐性,说岁月悠悠的苦与乐,他说年轻的时候,要不怕苦不怕累,要有奋斗的精神!诚然,要想取得超人的成绩,就必须付出超人的代价。在游本昌看来,话剧是一个有力的武器和工具,也是一种最省力的、成本最小的戏剧美育教育。需要规范也需要推广,正所谓:在普及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
近年来,丰台区也一直将美育教育作为重要着力点,通过美育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的发展。“丰台区在教育层面的做法和我的很多想法不谋而合,丰台未来大有可为!”游本昌分享了让他决定开展快乐教育的故事,“一天我走在路上,看到前面一个巨大的黑色长方体在挪动,走近一看,才发现是个小孩子背着沉重的书包呼哧呼哧艰难前行。那一刻我惊觉现在的孩子们负担太大了,于是思考用自己的专业给孩子带来快乐。快乐教育非常重要,让孩子们通过游戏懂得表演,通过表演了解生活、了解人生,这也是学习的路径之一。”游本昌经常带着孩子们排演话剧,有展现课间喜悦的、有杜绝铺张浪费的……选材就来自生活,不少家长都反馈,通过表演课程孩子不认生了,敢于主动交流、展示自己了,既不违背快乐教育的本意,也能从中受益。
谈及对丰台未来和美育教育的期许,游本昌说:“我很幸福,我希望再拼搏一番,再创作出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为人民所需要的、真正有价值的艺术佳作,把戏剧的美育教育推广到丰台,推广到各个角落。孩子们!不要怕输,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儿,每个人的根基、天赋、因缘不同,对奋斗者而言永不满足,有进取心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