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2024年“倍增追赶 合作发展”丰台大会在北京园博园召开。本届大会以“创造纪”为主题,旨在激发社会各界创新发展活力,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创造丰台倍增发展新纪元。对丰台区如何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倍增计划”和“发展伙伴计划”如何继续推进?本报特邀清华大学城市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创始人尹稚教授进行解读。
记者:本届“倍增追赶合作发展”丰台大会,您的直观感受是什么?有什么亮点?
尹稚:我在丰台区长大,对这个区的基础和发展潜力非常熟悉。看到丰台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多的成就,并在城六区中取得靠前的成绩,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这首先反映出区委区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非常坚定,工作机制也非常有效。
发展不能靠闭门造车,需要汇集更多外部资源。如何利用多方资源来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乃至全球市场?丰台区“倍增计划”和“发展伙伴计划”给出了很好的答案,通过扩大“朋友圈”,壮大产业集群,拓宽了高质量发展道路。
特别是今年丰台区政府与央企、国企等城市合伙人以战略合作形式,共同发起设立“北京丰台城市合伙人基金”倡议,实打实地推动城市建设发展,促进产城融合,为区域增长创造更多机会。
记者:今年丰台将正式启动7个超大城市城中村改造项目。我注意到您常年参与从事城市规划领域相关工作,从专业角度如何看待丰台区城中村改造项目下一步推进工作?
尹稚:城中村的改造更多的是,当不需要再占更多的农田、更多的生态用地的情况下,怎么提升城市自身的品质,改造它的存量空间,追求高质量发展,这变成了一个全新的议题。
丰台区的城中村在面积和规模上在全市中是比较靠前的,改造项目可提高这些地区低效土地的利用率,释放新的财富价值和地产价值。通过这些改造项目,可以为地区引入新业态,注入新动能,特别是吸引更多创业者和年轻人回到城市核心地区,对于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您作为丰台区智库联盟成员单位专家及清华规划院的创始人,与丰台区有哪些合作项目?
尹稚:自从2023年智库联盟签约以来,清华规划院在丰台区主持和参与了大约超过20个项目。这些项目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规划建设类,我们已经开始将这些项目向基层深入推进,例如实施街道责任规划师项目,直接服务于社区居民;第二类涉及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包括现在正在做的区域医疗中心等;第三类则与产业园区的绿色化和低碳化密切相关,旨在推动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
可以说,清华规划院与丰台区之间的深度合作是多方面的,不仅涉及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进,还包括公共服务和环境可持续性的提升。
记者:听您介绍的项目中普遍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息息相关,是不是也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尹稚:高质量发展要求城市规划必须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丽泽金融商务区为例,最初那里只有几栋办公楼,服务和商业设施并不完善。如今,这个区域已经完成了大量的服务设施提升和改造,变成了一个拥有丰富美食和休闲设施的活跃商业区。
更重要的是,年轻一代就业理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年轻人是“因产择城”,没有就业地和岗位就选择去其他地方。而现在这一代年轻人更倾向于“先择城后择业”,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这个地方是否符合他们的生活方式和需求。因此,我们必须提升城市环境和生活质量,这样才能吸引并留住更多人才,从而推动区域的高质量发展。
记者:您认为未来丰台可以从哪些方面着力,进一步推动区域发展?
尹稚:丰台区未来的发展不仅仅有传统的工业和制造业,还将涵盖科技创新、军民融合、现代农业以及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首先丰台的制造业基础非常扎实,从传统的重工业到现在的高端制造业,一直在与时俱进,进行技术更新和产业升级。丰台不仅具有工业基础,还是军工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基地,这里有多家军事科研院校,可以从这些优势出发,进一步发展高端制造业,加强军民融合,推动科技创新。
此外,农业现代化也是丰台的一个重要题材,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特种农业种植也是很好的发力点。在保持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丰台区还在现代化和国际化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例如卢沟桥和宛平城都保留着悠久的历史遗产,这为开发新的文化和旅游产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