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满世界寻找敦煌》
荣新江 著
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后不久,数万件敦煌文物文献被英、法、俄、日等国一些“考察”“探险”者骗取、掠夺,致使流散海外。作者首次全面梳理自己四十年来满世界寻找敦煌文献的经历,其中记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有寻找的艰辛,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不少独到的心得与感悟。本书不仅是一份一流学者的学术成长记录,也是国际敦煌学学术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三部曲)
[美] 列文森 著 季剑青 译
本书是美国历史学家约瑟夫·列文森久负盛誉的代表性著作。全书分为三卷,视野广阔,目光如炬,既对儒教/儒家文化在传统中国社会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与皇权、官僚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又聚焦于近现代中国在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迁。
《中国撸猫简史》
侯印国 李嘉宇 著
古代“铲屎官”的日常是什么样子的呢?书中详细梳理了猫是怎样从野外进入到人类社会,进而成为受人喜爱的宠物的历程,以及猫对民间信仰、中国文化产生的深刻影响。
《明帝国与金楼白象(1582—1606)》
杨添 著
本书详细介绍了万历十年(1582)至万历三十四年(1606),明朝与缅甸东吁王朝的攻防历史,全景描绘了明朝经营东南半岛由盛转衰,最终疆域内缩的悲壮历史图卷。
《史记百句》
陈正宏 著
复旦大学陈正宏教授以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为依据,选取其中为历代读者广泛引用或称赞的名言佳句,以原文、译文、讲析的形式,用生动的故事和深入浅出的语言加以解说。全书化专深的学问为雅俗共赏的语言,为普通读者提供了关于《史记》的一个精读本。
《冠带中华:古代服饰的域外影响》
徐文跃 著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而揖让进退之间、衣冠带履之上最能见出礼仪,所以又称衣冠上国。本书立足中国古代服饰,基于文献、实物、图像,对古代服饰的域外影响进行研究。由于所述的内容并不仅限于中国,所利用的材料自然也不囿于国内。
《民国时期古籍出版的传统再造与现代致用》
朱琳 著
现代化转型摧毁了古籍赖以存续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空间。围绕古籍身份重塑与再造的核心问题,本书深入考察民国古籍同前现代时期古籍出版活动间的承袭、裂变与新生,及其与现代社会建构间的共鸣与互构等问题,挖掘与呈示了潜藏于古籍现代性再造背后的实践逻辑。
《肩水金关汉简校释》
李洪财 著
肩水金关汉简是20世纪70年代在甘肃肩水金关汉代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一批珍贵文物,总计简数为10778枚,时间断代大致在西汉末至东汉初。本书以中西书局于2011至2016年出版的五卷本《肩水金关汉简》为研究对象,按照相关简号顺序逐简核对文字,在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纠正误释、误缀,对一些重要的字词演变情况、典章制度、历史背景、人名地名等施以详细注释。
《云南种人图说考释》
陈子丹 李孟珂 杨霞 编著
《云南种人图说》手绘本为清代稿本,具有较高的史料、版本价值,为研究云南少数民族提供了一份十分难得的资料。本次整理,依据原书内容分为上下编,上编为“二十二种人考释”,每篇包括原文、图解、考释;下编“各种人(六十八种)考释”仅有原文、考释。
(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