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怡飒 赵自谦 通讯员 杜妍娜)提起坐落在永定河西岸的王佐镇南宫村,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旅游”这块金字招牌。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发展,南宫村从一个传统农业村庄,在一代又一代村民的努力下,抓住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村庄的生产方式、发展模式、生活方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打造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先后获评“北京最美的乡村”“首都文明单位”“首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近日,记者来到王佐镇南宫村,探寻南宫村的乡村振兴之路,邂逅这片在创业“热土”上崛起的“绿色森林”。
缘起
敢闯敢试 盘活农村资源培育创业“热土”
南宫村党委副书记孙红霞是土生土长的南宫人,在南宫村村委会工作了33年,她亲眼见证这片土地的蝶变。“说到我们村办企业的创业起点,还要从‘盘活资源’讲起。”孙红霞说,“为了解决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效益低的难题,我们通过土地流转盘活了村内的闲置资源,从而实现了农业规模化经营。”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力量,建设起环保型高效农业园。村集体意识到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对于土地的合理规划利用,只有在土地上做好文章,集体经济才能长远发展。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南宫村开启了旧村改造工作,村民陆续搬迁至新民居,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切实得到改善。同时,腾退出大量土地用于开发建设,公园、农贸市场、超市、宾馆等工程相继落成。
千禧之交,南宫村迎来了新的发展转折,科研人员在村域内发现了丰富的地热资源。南宫村通过对地热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以地热经济为源,延伸拓展亲子旅游、康养休闲、观光农业、水上乐园等项目,建成一批场馆设施,闯出了一条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路子,集体经济呈现井喷式增长。 (下转07版) (上接01版)
发展
阔步向前 1.5平方公里旅游区抢占绿色高地
打开地图,搜索南宫旅游景区,满眼的绿意映入眼帘。景区以南宫迎宾路为界限,东西两侧分别为地热科普展览中心、南宫五洲植物乐园、南宫营地乐园戏水区等,总占地1.5平方公里。
暑假已至,南宫五洲植物乐园是许多亲子家庭的出行首选,乐园里鹦鹉园非常受欢迎。“妈妈你看,这个鹦鹉的头部像红色宝石一样,真漂亮。”7岁的小关和妈妈一起徜徉在鹦鹉园里,好奇地打量着每个鹦鹉品种,和它们互动。“我们从海淀区专程过来的,这里草木丰茂、鸟语花香,据说乐园的鹦鹉品种有上百种,来一趟太值了。”小关妈妈说道。
南宫景区负责人龚彦钧介绍,南宫鹦鹉园是北京第一家室内鹦鹉主题园,室内面积3150平方米。得益于良好的地热环境,馆内冬天采用地热供暖,温度一直保持在25℃左右,适合植物生长和鸟类生活,绿化面积达70%。
近几年,去田间地头采摘果蔬,已经成为一种新兴时尚。在五洲植物乐园对面的南宫农耕文化体验园,绿油油的田野上是一派丰收的景象。12号黄瓜菜园里,58岁的李学青正在对藤上的黄瓜进行日常养护。“我十分钟前才送走了一家四口,他们在这采摘了黄瓜、青椒、西红柿,孩子们带着收获满载而归。”李学青说。
南宫农耕文化体验园总面积800亩,现有20个日光温室棚、8个花卉日光温室棚,园内还引进航天种育繁育基地,打造了集休闲、观光、采摘、寓教于乐为一体的现代休闲生态农业示范园。
南宫温泉水世界是市内较大的室内水上乐园,建有国际标准泳池、造浪池、戏水池、儿童嬉水乐园、温泉按摩池、漂流和大型戏水滑道。“暑假期间,温泉水世界特别受孩子们欢迎,大家在这里戏水、游泳,清凉一夏。”龚彦钧说,到了冬天,还可以过来泡养生汤,浸泡在满是热气的温泉池里,幸福感爆棚。
从北京市第一家村办公园南宫苑到现在的国家级4A旅游景区,南宫村始终秉持着生态先行的理念,依托生态优势进行产业开发,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打造京西南绿色高地。
创新
农旅融合 “南宫四季”IP响彻丰台
从温泉开发到动植物保护,二十多年的时间,南宫村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使村庄成为城西南的绿色明珠。这几年,南宫村在抢占绿色高地的同时,也创新发展路径,用“文旅商体农”融合模式,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梅花鹿、小熊猫、环尾狐猴、北极狐……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珍稀动物,近来在南宫自然艺术博物馆“聚齐”了。南宫自然艺术博物馆位于五洲植物乐园西北角,是全市首个村办自然艺术博物馆。
推开南宫自然艺术博物馆的大门,赭红色的砖块垒砌颇具“工厂”风。门外是孩子们撒欢的喧嚣,门内是一份静谧。在动物环境生存厅,孔雀、北极熊、小熊猫等动物标本惟妙惟肖。通过全息投影技术,游客可以观看一只马来熊的“里里外外”。只见展柜里的马来熊骨骼标本上慢慢开始“长”出了肌肉,触摸互动屏,肌肉上又“长”出了皮毛,一只马来熊在展柜里悠闲地“散步”。
自然艺术博物馆内共有4个展厅,馆外还有头脑风暴、车模文化馆2个展厅,陈列动物标本共60余种,植物标本29种,中药标本126种。
为了让“文旅商体农”融合的南宫走得更远,村子立足自身优势打造“南宫四季”IP,探索更加多元的发展模式。
盛夏将至,夜幕还未降临,南宫魔笛广场就升腾起了烟火气,滋滋冒油的海鲜烤肉、冰凉爽口的各式甜品……现场煎炸声、叫卖声不绝于耳,各类美食试吃活动更是吸引人们围观。今年夏天,南宫村立足自身优势点亮“夜经济”,人们在新建的休闲文化广场与魔笛烧烤自选工厂中流连忘返,配以夜间爵士舞表演、灯光秀、水秀,尽情体验滚烫夏日。
除了激活夏日经济,南宫村积极寻求“长板”突破,结合二十四节气文化,开展春季风车节、露营踏青节、亲子农耕采摘、农耕科普、运动会等趣味活动。“春天放风筝,夏天游园戏水,秋天农耕采摘,冬天泡汤养生。”孙红霞说,“南宫四季”IP正在加速“出圈”。村子还与时俱进探索“直播”营销,不论游客何时来到南宫旅游景区,都会遇到激情四射的主播们,他们对着镜头穿梭在各个点位中,将南宫美景送到千家万户。
截至目前,南宫村现有村办企业23家,涵盖科技农业、军民融合产业园、文化旅游业、商贸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等综合性产业。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壮大,二、三产业比重已经占全村经济的95%以上,观光农业和地热资源与旅游业的结合,使南宫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首批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区。村子富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截至2023年,南宫村总收入6.2亿元,村民人均收入5.6万元,上缴税金2800万元。不但全村100%的劳动力得到安置,同时为周边地区和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近2000个就业岗位。
73岁的张桂英是地道的南宫村村民,住在南宫新苑小区A区,她也是南宫村旧村改造的积极参与者。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她切实感受到南宫村和王佐镇的变化:从前的温泉小镇,现在的“一村一品”,“文旅商体农”融合让南宫这片全域旅游村落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