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保健品引发的投诉数量每年居高不下。由于保健品种类繁多、功能有别,一些经营者故意夸大宣传,甚至用欺骗的手段诱导老年消费者购买,致使保健品已经成为消费者投诉重灾区。
案例
刘大妈(化名)和老伴倪大叔(化名)已经70多岁了。平时老两口一直省吃俭用,虽然生活不是很宽裕,但为了少生病、不住院,不给儿女添麻烦,他们都比较热衷于买保健品。有一次,刘大妈无意中与人聊天得知,中草药铁皮石斛有很高的药用功效——能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增强记忆力、抑制肿瘤,还能有效降低血糖。刘大妈动了心,回家和老伴一商量,就决定去买一些长期服用。
到了药店,听刘大妈说要买铁皮石斛后,店家拿出了一些指甲大小的药片状东西,说这个就是用铁皮石斛制成的保健品,还把产品的作用说得神乎其神。为此,刘大妈一下子买了4000元左右的产品,决定和老伴一起服用。没想到,刚服用4天,老两口就出现了身体过敏的症状,于是赶紧停止服用并找到店家要求退货。店家认为产品质量没有问题,疑似过敏现象是个人体质问题,所以拒绝退货。刘大妈多次上门质询,都没有得到商家的回应。
后经家人检查,发现刘大妈所买的商品上并没有保健食品蓝帽子标识,也就是说刘大妈买的商品不是保健食品。可当初店家声称卖的是保健食品,具有保健功效。刘大妈觉得自己上了当,认为店家刻意隐瞒,属于欺诈行为,于是将此事投诉到了当地消费者协会,要求退货退款。最终,经过消协工作人员反复调查了解、沟通调解,店方将全部款项退还给了刘大妈。
消费提示
保健食品市场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在铺天盖地的保健食品广告宣传声势下,某些保健食品的作用不断被神化,甚至“无所不能”。一些不知情的消费者受商家的误导,把保健食品当作药品用来治病。他们吃了这些不能治病的东西,造成经济上的损失不说,也难免贻误病情。
(区消费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