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书香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7月24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买花
  市民挑选鲜花。特约记者 刘平 摄

  商户整理花束,准备售卖(资料图)。

  芍药(资料图)。

  明清以来,北京人养殖的花卉,大多来自丰台区的草桥。那里是花卉养殖区,也是各种花木的集散地。《帝京景物略·草桥》说:“右安门外十里草桥,方十里,皆泉也。”“土以泉,故宜花,居人遂花为业。”从明代起,每天早晨,成百上千的花农挑着担子进入北京城售卖鲜花。早春,则是梅花、山茶、水仙、探春;二月,则是桃花、海棠、丁香;暮春,则是牡丹、芍药。入夏,则是蜀葵、罂粟、凤仙、鸡冠花、玉簪花、十姊妹、乌斯菊、望江南等。秋天,红白蓼、木槿、秋海棠、木樨、菊花。此外,还有紫薇、月季、夹竹桃、玫瑰、无花果等。

  春季草花最先上市的是蝴蝶花。这种蝴蝶花,学名叫三色堇,堇菜科,茎有分枝,春夏开花。花瓣圆形,通常一朵花上有紫、白、黄三色,很好看。卖花人沿街叫卖,吆喝道:“栽花儿嘞嗨,栽花儿哎!栽一蝴蝶花儿来吧!”这声音仿佛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清初王士祯所著《香祖笔记》中说:“京师鬻花者以丰台芍药为最。”每年四月,丰台花农将芍药花剪切下来,摆在蓝布之上,淋洒清水以保持鲜艳,用担子挑入城中,一天能卖上万支。芍药花价格便宜,一般人家都买得起,插入瓶中供在案头,以赏春色。早年芍药花只有粉、白两色,品名有宫锦红、醉仙颜、白玉带、醉杨妃等,以醉杨妃为上品,花瓣宽、颜色美。卖花人吆喝时必定以“醉杨妃”为号召:“哎,大芍药嘞,买杨妃的芍药来!”“买芍药来,杨妃的芍药,赛牡丹的芍药花儿!”

  六月是卖鲜花的旺季。小贩们拎筐挎篮,内装用细铜丝穿成的茉莉花球、双排的玉兰,还有玉簪花、晚香玉、江西腊等,走街串巷,叫卖声悠扬动听。

  西城护国寺西口路南,现在是人民剧场,在早先是悦容花厂,专售鲜花。春天以果木为主,夏天以茉莉为盛,秋天是桂花和菊花,冬日卖水仙。农历逢七逢八,是护国寺庙会开放日。庙会上陈列各种鲜花,并出售花的种子。用细铜丝穿成串的茉莉花、玉兰花,香气袭人,尤其受女游客欢迎。

  有需求就有供应,北京人喜欢花,刺激了花乡的花卉生产。清初的《六街花事》中说:“丰台种花人,都中目为花儿匠。每月初三、十三、二十三日,以车载杂花至槐树斜街市之。”“桃有白者,梨有红者,杏有千叶者,索价恒浮十倍,日昳则虽不得善价亦售矣。”

  《同治都门杂咏》:“柳斗荆筐庙外陈,布棚看过少奇珍。缘何游人多高兴,眼底名花最可人。”《金台游学草》说得更明白:“众物那及东西庙,好花真冠南北城。”东庙指隆福寺,西庙指护国寺。

  每年春节到来之前,很多北京人都喜欢买上几头水仙,泡以清水,养在盆中。有经验的人,还会施以刀剪,加以雕琢,让水仙的叶子和花长成各种美丽造型。但是相当多的人,不大会侍弄。他们以为水仙产自南方,一定怕冷,因而只管保温,将浸泡水仙的盆盎放在近火处,结果,叶子疯长而不开花。

  金受申先生在《老北京的生活》中,专有一节说养水仙:“人家购买原头,植入盆中,培以金沙土及没有黏性的黄土,稍施肥料(或不施肥料),生长茂盛,远非涮出的水仙所能及。”所谓涮出的水仙,是指花农经过熏涮、已经长出绿叶、花蕾的水仙头。

  水仙以福建漳州产的最为有名。每年秋冬季节,大批的水仙头筐装篓盛,从福建运到北京。大宗水仙则被丰台花农买去加工养殖,待长出绿叶和花蕾,再放入盆中、拿到市上出售。金受申先生说,“水仙有独头的,有三歧、五歧、六歧、七歧的”“每歧出花,方为毕事”。因为人们都喜欢买多歧的,“工人则以竹篾将独头水仙及修饰时剥落的水仙头联于一体”,而那些水仙头多是不能开花的,“工人造伪,也由此而起”。

  人们将长出绿叶、花蕾的水仙头买回后,“或植土盆中,浇灌便可;或置水盆中,以石子扶持不倒,日间放于窗内,以映日光,夜间置于暖室,每日清晨用清水洗去水仙头上的黏液,另换新水上盆。”

  水仙开花后,香气四溢盈于一室。花落之后,水仙头便没有继续养殖的价值,即使能令其不死,也只能长叶,第二年冬季绝不能开花,所以只能弃掉,来春再买。

  新年可以买到的花卉还有迎春、香橼、金桔、蜡梅、碧桃、牡丹等,但价格不菲。尤其是牡丹,《老北京的生活》也提到:“每朵花价在十元上下,一盆三朵,便是寒家一月生活之费。所以俭士率多不敢正视的。”

  早在明代,草桥的花农已经掌握了让植物反季节开花的技术。“坯土窖藏之,蕴火炕晅之,十月中旬,牡丹已进御矣”(《帝京景物略·草桥》)。腊月拿到市上出售的牡丹、梅花、绯桃、探春诸花,“皆贮暖室,以火烘之,所谓堂花,又名唐花是也。”这些唐花,买回后只能开一季,继续养殖难以再活。

  草桥不仅能生产唐花,还能生产反季节菜蔬,如香椿芽、黄瓜。“所费一(牡丹)花几半万钱、一芽一瓜几半千钱”。半万钱,近于五两银;半千钱,即五百文。显然不是寻常百姓享用得起的。

  用温室培植蔬菜的技术汉代就有了。据史料记载,汉代的大官(菜)园冬季种植葱韭菜茹,“覆以屋廡”,昼夜烧火加温,“菜得温气皆生”。汉朝官员中有个叫召信臣的,上疏皇帝要求罢止种植反季节蔬菜,认为“物不时、不宜供奉”,理由大约是不利健康。但是他的反对没有产生任何作用,汉唐以来,在温室里培植花木、种植蔬菜的方式一直在继续。

  清代,唐花的主要买主是皇家。每年正月,皇帝赐宴大臣,筵席前便摆放着盛开的牡丹和芍药。乾隆皇帝做过一首《戏咏唐花诗》,大意是唐花巧夺天工,使得万花鲜艳。“设使言行信臣传,怜他失业卖花人”——如果依照召信臣所说,可怜花农们要失业了!

  (《老北京述闻·风物民俗》/宗春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丰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运行管理: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教育
   第05版:社会
   第06版:城治
   第07版:视觉
   第08版:书香
买花
“光启文库”图书推荐(二)
丰台报书香08买花 2024-07-24 2 2024年07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