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张凯霖)在东铁匠营街道,社区通过“社区书记联系卡”、网格员巡访等多种渠道及时掌握居民需求,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解决就医、居家、出行困难。每一次耐心倾听、每一次伸出援手、每一处贴心改造,都在点滴中回应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社区打造成“有爱无碍”的温馨家园。
残疾老人就医有“伴儿”了
“想带老伴去抓点中药,可步行到医院要半个多小时,我推着轮椅实在是走不了那么远的路……”家住东铁匠营街道东木樨园社区的高龄老人王大妈给社区打来求助电话,由于老伴儿徐师傅腿部残疾,平时靠轮椅出行;而70多岁的王大妈腿脚也越来越不灵便,老两口只能借助轮椅在小区里走走,在家附近买点食品用品,去医院2公里的路程如同“天堑”,就医计划只能一拖再拖。
“阿姨您别担心,我们这就过去!”接到电话后,社区干部立刻赶到家中,问清开药需求,便推上轮椅把徐师傅送到医院,协助排队挂号,陪老人聊天候诊。就诊过程中,社区干部认真听医生分析病情,将注意事项一一记下;抓好药,又把老人护送回家,向王大妈转达医嘱和用药要求。据了解,东木樨园社区已长期帮扶王大妈老两口2年之久,经常上门帮助老人理发、外出办事、采购搬运大件用品。社区干部还跟王大妈说好下次开药就再给社区打电话,社区将继续安排工作人员护送陪伴。
老人不慎坠床 社区火速来帮忙
“我老伴儿从床上摔下来了,我怎么也抬不动他,能麻烦咱社区来人帮帮忙吗?”高龄空巢老人南阿姨家住南三环东路14号楼,一场突发事件让之前她保存的“社区书记联系卡”派上大用场。
接到消息后,嘉顺园社区居委会主任带领网格员火速赶到南阿姨家里。一进门,就看到80岁高龄的失能老人施大爷无助地躺在地板上,因为常年卧床,施爷爷肢体功能衰退严重,起身时不慎摔了下来。社区工作人员赶忙询问老人身体情况,检查四肢和头部是否受伤;确认老人意识清醒、并无大碍后,大家协力配合,小心翼翼地将老人抬回床上。南阿姨红着眼眶不住地对社区工作人员表达谢意,社区居委会主任反复叮嘱:“老人坠床要防范脑震荡、骨折等损伤,您多多关注大爷的身体状态,有情况随时给社区打电话。”
老楼扶手“上新” 居民出行更安心
东铁匠营街道贾家花园社区接到居民反映1号楼无障碍坡道扶手锈蚀老化、摇摇欲坠,存在安全隐患。社区书记带领网格员前往现场勘验,第一时间召开居民代表会议讨论维修方案,最终决定利用接诉即办经费进行全面更换。短短几天时间,居民欣喜地发现扶手已经“上新”。一位推着轮椅的老人高兴地说:“新扶手是不锈钢材料的,结实耐用,扶起来光滑舒适,现在出门更放心了!”
“只扶一侧扶手,就会失去平衡摔倒;只能另一只手扶墙,但腿又吃不上劲。”张叔叔家住贾家花园6号楼一层,因为下肢残疾,从家门口到楼道口的六级台阶,成了他出行的“拦路虎”。了解这一情况后,同仁园社区迅速召开党委会,决定使用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定制”新的楼梯扶手。施工当天,工人按照张叔叔的身体情况和出行需求,安装“上下行”和“平行”双段扶手,提供从家门口到楼道口的“全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