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诈骗技术“与时俱进”、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学生被诈骗的案例常有发生,所以各位同学要擦亮双眼,注意形形色色的诈骗手段,不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
网络游戏类诈骗
游戏币游戏点卡虚假充值
案例:学生小陈想低价购买某游戏点券,便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寻找卖家。根据卖家发布的信息,他添加了指定客服,随后被引导至所谓的游戏交易平台购买,被骗2000元。其实,所谓的交易平台是诈骗分子制造的虚假网站,在里面充值就相当于给诈骗分子转账。
游戏账号、装备虚假交易
案例:曹同学在游戏中收到一条好友申请,对方称看上了他的游戏账号愿意出高价购买。谈妥后,对方发来一个陌生链接,要求在链接里进行交易。几分钟后,对方称已经完成购买,让曹同学提现。可平台客服却称其填写的资料错误,需充值2000元才能解封提现。曹同学随即进行了转账,但还是不能提现。客服称其不能提现是因为没有带零头。反复充值几次后,曹同学感到自己被骗,无奈只能告诉了父母,随后报警。
升级代练游戏账号
案例:近日,学生小吴收到网友信息,称可以免费代练游戏。小吴便将自己的账号、密码、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告知对方,让对方帮助升级。过了几天,当小吴尝试登录自己账号时,却被告知密码错误,无法登录。小吴向对方询问情况,对方称如果想要回账号,需要支付200元,迫于无奈,小吴将钱转账给对方。可是,对方又找借口要求再次支付100元。察觉自己被骗后,小吴向警方报警。
警方提醒:不轻信“低价充值”“高价收购”等信息,不在非官方网站进行游戏账号交易。学生玩游戏时要避免沉迷,并增强防范意识,在买卖游戏账号、游戏装备时,要清楚除在游戏官方经营或授权的第三方平台上进行交易外,很多都是诈骗。
刷单类诈骗
第一步:骗子在网上发布兼职广告,以“足不出户赚取高额佣金”或“免费赠送礼物”为诱饵,引诱受害人进入刷单兼职群。
第二步:骗子在群里发布简单任务,如抖音点赞、下载App并实名验证等,受害人完成所谓的任务后,骗子会快速返还小额佣金,用来骗取受害人信任。
第三步:完成几个简单任务后,骗子引诱被害人下载虚假刷单App做“进阶任务”。以“充值越多、抢单越多、返利越多”为诱饵,骗取受害人在刷单App中垫资充值,实际是要求受害人向指定账户转账。
第四步:当受害人完成“进阶任务”想要提现时,骗子会以“任务未完成”“卡单”“操作异常账户被冻结”等各种借口,拒不支付本金和佣金,甚至诱骗受害人加大投入,进而骗取更多资金。一旦受害人识破骗局,诈骗分子将切断一切联系。
警方提醒:不要轻信网上刷单广告内容,也不要轻易点击或扫取陌生人发来的网页链接和二维码,小心假客服用专业术语和“贴心”服务骗取信任,发现被骗后,应及时拨打110报警,同时要注意保留证据,如银行转账记录、通信记录、聊天记录等。
虚假交易演唱会门票诈骗
骗子通常先在社交软件群里发布门票信息,见有人上钩后,通常采取两种诈骗方式:发送虚假网站链接要求歌迷通过网站付款;告诉歌迷需先付定金后发货,收到门票后再付尾款。交易流程貌似毫无问题,但歌迷收到的门票很可能是高仿门票。
警方提醒:购买各类门票时,一定通过官方渠道,不轻易相信私人渠道。不点击陌生链接、不扫不明二维码,谨防个人信息被盗。
“跑分”活动
“跑分”是不法分子自建平台,利用正常用户的银行卡或微信、支付宝账号替别人收款,为网络赌博、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提供非法资金转移的渠道,帮助其进行“洗钱”的活动。不法分子通过“跑分”将赃款分流洗白,最后将非法资金流向境外,增加公安机关追查难度。这种活动参与者需承担刑事责任;帮助洗钱的涉案第三方账户会被公安机关依法冻结,直接影响个人征信。
警方提醒:
不轻信高额报酬的兼职——很可能陷入“洗钱”陷阱或者遭遇电信诈骗。不随意出租、出售银行卡及电话卡,保持警惕、增强防范意识。(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