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是一项涉及社区居民切身利益和日常生活品质的重要领域,也是当下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抓手。石榴庄街道将物业管理这个“关键小事”纳入了全局工作统筹谋划和部署,探索建立“四色挂牌 双向互聘”物业管理机制。
背景
基础条件参差不齐 情况复杂
石榴庄街道共15个社区,有住宅物业项目23个,包括高档小区、老旧小区、房改房、保障房、回迁房等,基础条件参差不齐、情况复杂。物业与街道、社区的配合度尚不理想,物业提升服务水平主动性不足,社区与物业协作效果不佳等主客观因素制约了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
数据显示,2024年1—8月,石榴庄街道共受理12345市民诉求4010件,其中与物业服务相关的诉求1576件、占比39.3%,是占比率最高的一类投诉。
因此,解决好物业管理相关问题对街道12345整体成绩提升至关重要。石榴庄街道高度重视物业管理工作,建立了月度例会、推优评优、派驻任职、综合保障等工作机制,推出了“四色挂牌”物业管理考核机制,全面探索建立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框架下的物业管理体系的新思路、新方法。
举措
打造“三驾马车” 试点“双向互聘”
石榴庄街道将物业管理切实纳入社区治理体系,形成了社区“两委”、业委会或物管会、物业企业为主体的社区治理“三驾马车”,实现党组织的全覆盖;积极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居民自治、多方参与、协商共建、科技支撑的物业管理服务工作格局。
不仅如此,社区和物业企业需每日参加街道接诉即办调度会,由街道主要领导调度诉求办理情况,推动居民诉求高效办结;社区“两委”和物业企业等共同入驻居民微信群,第一时间回应、解决居民诉求。此外,街道还在鑫兆雅园社区试点开展了社区党委与物业企业互聘(即社区党委书记任物业项目义务副经理,物业经理任社区党委义务委员)。通过“双向互聘”更加有效凝聚社区和物业企业的力量,使得社区党委的工作触角直接延伸至物业管理“末梢”,推动党委政府、社会企业、小区群众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共同提高为民服务水平。
实行“绿、蓝、黄、红”四色挂牌
“四色挂牌”物业管理考核机制的出台,以解决当前面临的最核心、最关键问题为导向。
经多轮研讨,广泛征集各科室、社区、物业企业意见后,石榴庄街道最终将考评内容确定为12345诉求办理情况、业主评价、环境建设、创城、创卫、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等几个方面,同时为扩大考评工作的参与广泛性,成立了由业委会代表、物管会代表、居民代表、物业公司代表、律师以及街道领导、科室负责人、社区书记等组成的考评委员会,以确保过程客观公正。
此外,考虑到小区建成年代不同、基础设施差别较大、物业收费标准不一等必然影响物业服务水平,街道采取了分组考核的措施,便于同类别间横向比较,同时也参与总体纵向排名。
物业管理考核每月一次,依据季度平均成绩,对物业企业实行“绿、蓝、黄、红”四色挂牌,实施差别化管理。对于精品类“绿牌”物业企业,每季度给予3万元的项目奖励;规范类“蓝牌”物业企业,每季度给予1万元的项目奖励。不仅如此,街道还根据“挂牌”成绩与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综合执法检查频次——原则上,对“绿牌”物业企业,下一季度免检;对“蓝牌”物业企业,每月开展1次综合检查;对“黄牌”物业企业,每月开展3次综合检查。
形成协同推进、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
“四色挂牌”机制出台以来,社区、物业企业每月至少联合入户走访100户居民。根据反映的重难点问题,工作人员科学分析、深入研判,同时邀请委办局、街道、居民代表、律师等参与,成功解决了电动车充电桩不足、房屋漏水、路面积水、停车秩序等多个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初步形成了“街道-社区-居民”协同推进、上下联动的接诉即办工作体系。
“接诉即办”作为物业考评的首要指标,石榴庄街道以此为抓手,建立了常态化工作机制;物业经理参加每日的接诉即办工作调度会,现场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商议解决方案,大幅提升了物业与街道、社区的配合度。此外,街道还成立了由优秀公务员组成的“青年先锋队”,引入律师团队,为办件提供理论、政策法规支持,确保工作的合法性和正当性。“青年先锋队”成员聚焦重点问题、重点人群、重点点位,挖掘自身优势,充分发挥了“吹哨报到”“议事协商”等平台作用,综合施策,促进问题高效解决。
通过以上多措并举,石榴庄街道逐步构建起了协同推进、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有效提升了物业服务类诉求的响应率、解决率和满意率。
营造“争先创优”好氛围
石榴庄街道特别开展了系列培训、评选活动:一方面,面向物业管理队伍开展增能提素培训,邀请社会治理领域、“接诉即办”领域专家,结合理论与实际传授工作方法,重点提升社区工作者、物管会、业委会、物业工作者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另一方面,面向从事住宅物业服务的一线工作人员,开展物业“好管家”评选活动,表彰辛勤耕耘、创新服务的物业工作人员,营造“争先创优”的浓郁氛围,全面提升物业服务行业整体形象。
成效
物业与社区配合度提高 成功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今年以来,各物业经理按要求每月至少到社区报到一次、与社区书记沟通至少4次,累计报到184次,与社区书记沟通740余次,全面提高了物业与社区工作的配合度,对于重点任务、难点诉求的解决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根据业主反映强烈的重点难点问题,各社区、物业公司联合开展了累计300余次议事协商会,不仅成功解决了电动车充电桩不足、房屋漏水、路面积水、停车秩序等多个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更是在议事过程中,发掘、吸纳了一批关心关注社区事务的居民加入“社区治理监督员”队伍,为接诉即办减量提质持续贡献力量。
启示
把党建引领贯穿社会治理全过程
街道要把党建引领贯穿到基层治理全过程,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注重科学发挥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基层治理的途径,全面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建立健全富有活力和效率的基层治理体系。
瞄准问题 把实事办到居民心坎上
辖区居民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的新需求、新期待越来越多,对基层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作为直接为居民服务的基层组织,街道必须抓住居民急难愁盼的问题,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促提升,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居民特别是困难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补齐基层治理短板。
坚持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
街道将持续深化拓展“石榴家事”议事协商会等民主协商平台载体,常态化开展“有事来协商”等活动,收集居民意见建议,转化吸收为工作要点、专项行动,让群众自治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组建“社区治理监督员”等队伍作为基层治理“观察员”“前哨站”;通过党员来引领基层群众,在围绕社区服务、社会治理方面,鼓励大家群策群力、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居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起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自治力量。
(丰台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